在深圳的观音山小住几天。今天早上一醒来,就听见念经的声音。这样的氛围里,很利于我的思维。我再一次地增加了一种信念:通心就是不二法门。
所谓“通心就是不二法门”,有多重含义。
一、通心是心理服务的最高和最基本的法门
我原来在研究心理服务、心理辅导时就感觉到,心理服务、心理辅导有很多方法,但所有的方法一定有一个最高的或者说最基本的方法,这就是“通心”。这就是说,任何方法,如果要有效,就必须通心。或者反过来说,只要通心了,就一定有效。这个最高、最基本的是不能够违背的。从“不二”
的含义上来看,心理服务、心理辅导之路,仅此一条,别无它途。也就是走通心的道路。或者反过来说,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不通心就解决人的问题,帮助人调整好自己。
在三亚市的时候,我到南山寺、大小洞天旅游,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还没有停止相关的思绪。我还进一步感觉到,我所研究的“通心”理论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与佛学、道学进行深入的整合。甚至,还可以通过“通心”,让佛家和道家有更好的沟通。
佛家认为,不二法门是佛家的最高法门。而不二法门在人的行为上的落实或者说具体化,就是“通心”。这里的通心包括狭义和广义的通心。通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通心,是指一个活人与另外的活人的通心。所谓广义的通心,是指狭义的通心之外的所有的通心。包括人与去世的人、与古人、与其他生物、与大自然等等的通心。——请查阅博主的其它关于通心的文章。
通心是我们处理一切关系,让我们获得自在的关键和秘密。
所有的法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活得自在,而最后都是走向大自在,即成佛。
所谓自在,是什么状态?
它是一种体验,大家都能够体验到的体验,也是大家都向往的体验。当没有“分别心”的时候,人是最宁静的,安住当下。所谓“分别心”,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解读为在与人交往,与万事万物交往时有障碍或者纠缠。
而在马斯洛描述的“高峰体验”中,人与万事万物消除了一切障碍,融合在一起,则有一种难得的狂喜。
在“高原体验”中,感受尽管没有高峰体验那么强烈,但其基础是与高峰体验一样的,与万事万物有一种融合感。
所谓不自在,就是有障碍,就是有纠缠,也就是有烦恼。所谓“不自在”、“烦恼”,是主体性的语言和说法。所谓“障碍”、“纠缠”,则是带有主体间性意味的语言、说法。这些障碍、纠缠,一般是指外部的,也可以用来指内部。例如,指我们的主人格与子人格的关系。在全人心理学中,当我们用它指内部的时候,我们用“纠结”这个词,意指我们自身的人格中有冲突的部分,是主体性的语言。当它是用来指外部的时候,我们用“纠缠”,意指个体与其他人或者物的关系出了问题,是主体间性的语言。不管是有纠结还是有纠缠,都是有分别,有“二”。或者说,“二”就意味着有纠结或者纠缠。
二、“不二法门”与“通心力”
“不二法门”还可以有一个含义,这个含义正可以用“通心”来表述。
在这里,”不二“是做动词用,意指一种行为。它是指一个多少有觉悟的主体,通过“通心”,打破内部关系的纠结、外部的关系的纠缠,改变“二”的状态为“不二”。
“二”是常态,“不二”是特殊状态。
“不二”是通过通心力来达到、实现的。
《维摩经》说“不二”时的状态是“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通心,或者说两个人互相通心的时候,不正是如此吗?
在这里,为了让大家明白,需要介绍一下“通心”了。
所谓“通心”,是通过“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来实现的。通心的行为有三个要件,这三个要件极为重要、宝贵,所以称为“黄金三要件”。掌握了这三个要件,并且在生活中运用,就能够做到“通心”,就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使我们变得更自在,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它们是:
1、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
2、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
3、有效影响。即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态度、方式来影响对方。
在换位体验成功的时候,也就是说,你体验到了对方的情绪与状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变成他的时候,不就是《维摩经》所说“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吗?——你是你,你不是对方;但同时,你又是对方,因为你体验到了对方的状态。对于他来说,你是想他之所想。如果你进一步能够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影响他,使他能够做他所想做,成长他所能够成长,你当然就是他了。
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有了“不二”的成分。
三、“不二法门”与“通心”的魅力
梳理通心与不二法门的关系,同时也启发我举一反三地思考通心与其它哲学、理论的关系。这正是“不二法门”与“通心”的魅力。它既是一种大智慧,又是一种大慈悲。有了它,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可以顺藤摸瓜,左右逢源。
(一)“不二法门”与“道法自然”
佛家的“不二法门”通过“通心”,可以与道家的“道法自然”连接起来。道法自然,就是和对象不二。老子的道法自然,落实在人的行为上,也就是“通心”。
道法自然,就可以影响自然。
(二)不二法门与辩证法
正如做到了通心,就可以影响对方。不二法门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有什么关系呢?
不二是以承认区别,承认对立,承认有“二”为前提的。
不通就是有“二”,通就是“不二”。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辩证法所理解的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质,使一事物和他事物区别开来,就此而言,非此即彼。但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所有矛盾无一例外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既此亦彼的;而且,既是矛盾,总是两个相反或相异的东西的统一,无论是相反相成还是相异相成,都是既此亦彼的统一体。此外,矛盾的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还相互转化、相互过渡、互为中介。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祸可以互相转化。
(三)熵与反熵
从打通来看,从“二”到“不二”是一种从纠缠、混沌走向次序的过程。
熵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它表示不可逆的能量的增加,混乱程度的增加。
宇宙有一种熵的力量。而“不二”就是要减少熵,增加能量的流动。
减少熵,是通过“通”来实现的。通心,就是一种反熵的力量。它使混沌重新走向次序。
(四)正反馈
从控制论的角度看,“通心”则可以理解为具有一种“正反馈”的效应的活动,也就是说,输出信息后,得到的回馈以及产生的效应比原来的信息量大而不是更少,而输出信息者更愿意而不是更不愿意再输出信息。
通心与纠缠不二。纠缠是常态,通心是特殊状态。在这里,我们也就看到了“纠缠”也是有意义的。
可以把打破障碍、执着、纠缠、纠结,进入“不二”的力量称为“通心力”。“通心力”是人的“类本能”。它有人种遗传的基础,可以通过学习、训练、修行而提升。全人心理学在这方面,找到一些途径。
注意:本文所说“通心”,与日常的理解不矛盾,但有更多的丰富的内容,具体请看博主的128篇关于通心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54056120_7_1.html

三亚南山寺。“不二”的两边是佛陀的手拈花。而佛陀是在拈花微笑中暗示了通心法门。

进了门,就不二了。

看着竹子,体验竹子,变成竹子,与竹子不二

此四字写得心态宁静

牛气的“不二法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