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为什么要帮助人?

(2013-02-12 16:46:15)
标签:

助人

心理情结

分类: 与耶稣通心

在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上,遇见过好些喜欢帮助人的学员。人为什么会帮助人呢?您也许会说:“帮助人是好事情啊!”这种回答,很不究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人际关系本来就很有问题,与自己的亲人有和你多纠缠,活得很累。他们之所以来工作坊,重要原因就是活得并不舒畅。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喜欢帮助人,而对于他们的“帮助”,一般的反映都是不以为然,甚至反感。因此,我写过一篇博客文章,把他们的心理动力称为“助人情结”或者“利他情结”。

一个人为什么要帮助人?怎样才算真正的帮助人?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也思考了这个问题。他说:

世间很多的帮助者都想拯救全世界,我很仔细的看着这些助人者,当然也包括检视过我自己,想要帮助人背后的驱力和动机到底是什么?当然我也观察了无数的治疗师和无数的助人者,在他们的家庭里,他们想要救他的妈妈,但没救成,然后他们就成了助人者,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再一次无论怎样的失败,一试再试,筋疲力竭,然后就放弃了,典型心理治疗的行业现象,不过他们终究做出了一些好的事情,并不是都很糟啊。”(转引自赵阿贞新浪博客)

 海灵格在这里特别指出了这种情况与原生家庭有密切关系。我观察到的现象,还有很多,包括在多子女的家庭,被关注不够,或者说缺爱,为了赢得父母的关注,从小形成的心结。

  在这次谈话里,海灵格接着又说了有些令人吃惊的话……我告诉大家一个真实、很大的悲剧,主耶稣要拯救全世界,是的,他的确做出了伟大的工作,说出了很美的话,最后钉上十字架。在十字架上哭哭什么,这就是悲剧,‘我的主啊、我的主啊,你为什么忘了我?’这就是悲剧,这就是很多助人者的悲剧,最后的结局。(出处同上)

我以为,这个问题恐怕已经超过了“助人”的问题,涉及到了对“牺牲”的理解。

       关于耶稣被钉十字架,肯·威尔伯也发表过意见:

      香巴拉:身为一名采用亚洲神秘主义传统途径的修行人,有一件事是最令人感到困惑的。在启蒙运动兴起之前,西方世界早已拥有上千年奠基于基督教神秘主义之上的文明传统,但是你却在《性、生态学、灵性》这本书中表述,这上千年的基督教文明,并没有如其所承诺的那样带来真正的转化。你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柏拉图、科尔普斯炼金派、新柏拉图主义、基督教神秘学派都没有造成真正的转化吗?

      肯·威尔伯:请你想像一下,如果佛陀在证悟的那一天立刻被人抓去钉十字架,而他的追随者里面有人声称自己开悟了,也同样被抓出去钉十字架,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文明是很令人感到挫败的。
     然而这就是拿撒勒的耶稣的遭遇。‘你们为什么用石头砸我?这是正确的行为吗?’群众回答:‘我们这么做是因为你明明是凡人,却声称自己是上主之子。’这意味这个人的小我不能与大合一。这位君子被钉十字架的原因,除了一些错综复杂的理由之外,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证悟了‘我与父乃是一体的’。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修行人,一旦证悟小我与大梵乃是一体的──人心与本初的神性原来是一体的──恐怖的反弹往往会尾随而至。当然西方的新柏拉图主义以及其他的高阶教诲一直在背后与私底下传递着,但是只要教会能影响到的地方──它掌控了西方的舞台长达一千年之久──如果你跨越了小我与大梵之间的那道防线,你就等于进入了危险的水域。圣.约翰和他朋友圣.德蕾莎都越过了那道防线,但因为他们放低身段以极为小心虔诚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体悟,才勉强渡过危机。艾克哈特大师也越过了那道防线,但是他的教诲所用的语言过于明显,因此而被教会正式宣告废弃,这意味着他虽然没有被打入地狱,他的言论却遭此下场。乔丹努·布鲁诺(译注:十六世纪的哲学家、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他的理论影响了十七世纪的科学与哲学,更是十八世纪以后思想自由的象征与先躯。他终生遭到教会的迫害,最后被教皇判处死刑。)也因为越过了那道防线而被活活烧死,这都是一些非常典型的模式。”(肯·威尔伯《一味》)

     肯·威尔伯提出的涉及到耶稣的问题,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如何理解“任何一个修行人,一旦证悟小我与大梵乃是一体的──人心与本初的神性原来是一体的──恐怖的反弹往往会尾随而至”?“如果你跨越了小我与大梵之间的那道防线,你就等于进入了危险的水域”?

     肯·威尔伯说:如果佛陀在证悟的那一天立刻被人抓去钉十字架,而他的追随者里面有人声称自己开悟了,也同样被抓出去钉十字架,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文明是很令人感到挫败的。”似乎他自己已经给出了答案。肯·威尔伯似乎更同意佛陀。

     如何从通心理论来看这个问题?从通心理论来看,助人、牺牲等一般被看成是积极的行为。但助人、牺牲等否是真正的积极的行为,需要接受通心的检验。真正积极的助人、牺牲行为,是一种通心,不通心的助人、牺牲等行为,不过是一种防御机制。

     耶稣被钉十字架是通心的行为吗?

     耶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曾经三次向门徒预告自己的受难与复活。他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以及即将发生的事情,也清楚其事情的意义。从被钉十字架以及复活的效果看,也唤醒了亿万的人,并且使不少人得救。这是通心的牺牲。——尽管他在十字架上也有过困惑,发出过“上帝啊,为什么离弃我?!”的呼喊,但这正是耶稣作为人的一面的真实表现。

      人作为个体,在行为上有时候面临一种选择:在多大程度上与人类通心,或者说与人性发展的平均水平通心。从通心理论,是否可以得出“人性的单一发展,不能够远离人性发展的平均水平”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