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学家许金声
心理学家许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216
  • 关注人气:31,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陀与弟子的一次沟通

(2011-07-09 22:10:28)
标签:

佛陀

阿难

南传大般涅槃经

分类: 与佛陀通心

从《南传大般涅槃经》看

佛陀与弟子的沟通


    学佛就是向佛陀学习,向佛陀学习,其根本含义就是与佛陀通心。一般来说,佛陀的智慧与我们有差异,智慧可以有大小,但与佛陀通心意味着一种开放的态度以及人格状态,它体现了信心、敬重、发自内心的亲近。

    对于抱有这种学佛态度的人,《南传大般涅槃经》是一本难得的经典,值得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该经纪录了佛陀在无余涅盘前最后一年的生活,而且多有细节,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可以与佛陀通心的资料。

     佛陀生前与弟子是什么关系?弟子理解佛陀到什么程度?下面仅就这些问题做一点探索。下面的文字摘自该经第四章:


     20 尔时薄伽梵于服食铁匠穷达所设斋供后,匆患严重性血痢,剧痛几濒于死。但彼摄心自持,忍受而无怨言。于是薄伽梵语尊者阿难说:「来,阿难,我等去拘尸那罗。」「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说。我闻彼服食铁匠穷达的斋供以后,彼忍受几濒于死的剧痛。因进用檀树耳,慈尊所以患此严重性疾病。薄伽梵于清泻后说:「我等去拘尸那罗城。」

    21 尔时薄伽梵离开大路而去坐于一树下,告尊者阿难说:「阿难,你将我衣叠为四摺并敷设之。我疲乏已甚,宜稍休息。」「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说。他遂将衣叠为四摺。

    22 薄伽梵坐于敷座后语尊者阿难说:「阿难,请取水与我,我甚渴,欲饮水。」于彼作如是语后,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有五百牛车渡河,车轮扰水,流水既浅又混浊。不远即是卡枯塔河,其水清凉净洁,入水甚易,令人欣悦。佛陀既可饮水,又能凉身。」

    23 第二次薄伽梵语尊者阿难说:「阿难,请取水与我,我甚渴,欲饮水。」第二次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有五百牛车渡河,车轮扰水,流水既浅又混浊。不远即是卡枯塔河,其水清凉净洁,入水甚易,令人欣悦,佛陀既可饮水,又能凉身。」

    24 第三次薄伽梵语尊者阿难说:「阿难,请取水与我,我甚渴,欲饮水。」「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说。彼即持钵指该小河。尔时该小河刚被车轮扰水,流水既浅又混浊。但恰好在尊者阿难抵达时,河水立即变为澄清净洁。

    25 尔时尊者阿难自念:「诚然,如来的大威神力是奇妙不可思议。此小河刚被车轮扰水,流水既浅又混浊;当我到来时,河水立即变为澄清净洁。」彼遂用钵取水,回到佛陀的住处,白佛言:「世尊,如来的大威神力是奇妙不可思议。因该小河刚被车轮扰水,流水既浅又混浊;当我到达时,河水立即变为澄清净洁。世尊,请饮水!慈尊,请饮水!」薄伽梵遂饮水。


     我的体会:上面记载的是佛陀一次“匆患严重性血痢,剧痛几濒于死”, 之后,与弟子去拘尸那罗城,路上在歇息时,与弟子阿难的一段对话。这一段对话非常有意思,它展现出佛陀与弟子的具体交往。那么,从通心理论的角度看,他们通心的情况如何?弟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理解佛陀的意思,与佛陀通心?

     从对话中我们发现,佛陀刚刚患了严重痢疾不久,在路上又累又渴,请阿难去取水。但阿难却没有理解佛陀的意思,佛陀不得不重复原话。第一次,佛陀对阿难说“阿难,请取水与我,我甚渴,欲饮水。”阿难没有去取水,而是回答:“世尊,今有五百牛车渡河,车轮扰水,流水既浅又混浊。不远即是卡枯塔河,其水清凉净洁,入水甚易,令人欣悦,佛陀既可饮水,又能凉身。”

     试想,佛陀当时已经是八十高龄,刚刚患了严重痢疾,已经又累又渴,身体十分衰弱,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或者适合跟弟子去卡枯塔河吗?面对阿难的回答和不理解,佛陀再一次对阿难说“阿难,请取水与我,我甚渴,欲饮水。”但阿难并没有去取水,还是同样回答:“世尊,今有五百牛车渡河,车轮扰水,流水既浅又混浊。不远即是卡枯塔河,其水清凉净洁,入水甚易,令人欣悦,佛陀既可饮水,又能凉身。”对于阿难两次不理解自己的情况,佛陀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第三次说:“阿难,请取水与我,我甚渴,欲饮水。”这一次,阿难才终于行动起来了。

    从这段对话我们发现,尽管阿难是佛陀得意的弟子,已经跟随佛陀20多年,但仍然在一些事情上不能够顺畅地理解佛陀的意思,与佛陀通心。从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来看,刚开始阿难根本就没有“换位体验”,即:没有站在佛陀的立场上,体验到佛陀的状态。——反过来看,佛陀也不至于有一种神通,能够很快让他的弟子理解他,包括贴身的随从阿难。而他需要理解的事情只不过是简单的喝水的事情。    

     如何理解佛陀在阿难没有理解自己意思的时候,只是简单地重复“阿难,请取水与我,我甚渴,欲饮水。”这句话呢?我理解,人在身体极度衰弱,体能不足的情况下,甚至变换一种方式表达,也是要多消耗能量的。

     “尔时该小河刚被车轮扰水,流水既浅又混浊。但恰好在尊者阿难抵达时,河水立即变为澄清净洁。”阿难去取水的小河,当天过了五百牛车,当阿难去小河取水时,水已经变清凉,这又应该如何理解呢?阿难的说法是:“如来的大威神力是奇妙不可思议”,意思是佛陀的神力使河水变清凉的。对于佛陀有超自然的神力的说法,我是持开放性态度的。但具体在这个地方,却感觉多少有一些牵强。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呢?——河水本身是流动的,牛车过,水会浑浊,但随着时间流逝,也会逐渐变清凉。阿难对佛陀有正面的投射,不由自主地神化了佛陀。

     如果佛陀已经预知水变清,为什么不明白告诉阿难呢?当阿难说“世尊,今有五百牛车渡河,车轮扰水,流水既浅又混浊。不远即是卡枯塔河,其水清凉净洁,入水甚易,令人欣悦,佛陀既可饮水,又能凉身。”的时候,他如果回答:“水已经变清了。”一句话就解决问题。

     佛陀只是觉悟的人,而不是神。而对佛陀的神化,佛陀尚在世时,就已经开始了。    

     有学者认为(例如,《南传大般涅槃经》的译者巴宙就是如此),宗教的经典一般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教主经历的客观记载,一部分是神话。我同意此看法。而神话的形成,往往在教主尚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佛陀与弟子的一次沟通
(佛陀与弟子阿难)
佛陀与弟子的一次沟通
(佛陀涅槃之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