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就一定没问题?

(2010-02-16 12:04:56)
标签:

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

杂谈

分类: 通心

网友小伊看了我的博文《不同需要支配下的独处与交往》后,留下了详细、认真的评论意见。为此,我非常感谢!我所理想的博客,正是应该有这样的功能:促进思想的交流。我的答复夹在中间:

 

小伊:看了评论。我试着分析一下几位网友的评论。1-惠泽心理孙老头:“人们都说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全是人际关系问题”。

 

许答:我同意这种说法。这正是全人心理学的特点之一。这一看法不是直接来源于哪个流派,而是直接来源于自己的心理咨询、治疗的实践。在实践中我发现,“几乎”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从人际关系来处理,而处理之后,都可以获得程度不同的效果。我们说是“几乎”或者“绝大多数”,是留有余地,实际上,还没有明显地遇到例外的情况。

 

小伊:人们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人们的偏见。一个所谓的人际关系适应良好的人就一定没问题,一个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就一定有问题?

 

许答:这里有几个容易混淆的地方。1、我们说“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全是人际关系问题”并不等于说“一个所谓的人际关系适应良好的人就一定没问题”。的确,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而已。健康还有其他方面。“一个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就一定有问题”,当然不一定,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客《健康的不合时宜》,举的例子是苏东坡,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另外,这还要看是长期还是短期,如果是长期,恐怕还是有问题的。2、注意:全人心理学提倡的是“通心”。“通心”与“人际关系适应良好”还不是一个概念。3、“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有时候是指对社会,并不等于没有少数的亲密关系。有的人虽然对社会不适应,但在小范围是适应的。

 

小伊:对所谓“心理问题”的认定和判断也脱离不了文化/环境的范畴。在某个文化环境背景下的“心理问题”在另一个文化环境背景下也许完全不是问题,甚至有可能是超于常人的表现。现在的人们过于强调了人际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实际上,人际适应能力远远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重要。

 

许答:我基本上同意这一看法。尤其是在中国。过于强调“人际关系适应良好”会有助于一些“老滑头”、“老油条”的产生。这我在《唤醒大我》一书里已经谈及。但是,对于一个人的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看他是否健康,不能够只看他的交往,还必须要以他是否已经学会了独处来考虑,如果他的独处时间很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充实性的独处”,那么他的问题就不会太大。

 

小伊:“通心”是对的,但我想许老师的“通心”并不只是指导人际关系那么狭隘。一个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并不能就标签为有“心理问题”。也许他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类历史上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做出巨大成就的人不胜枚举,而表面看来人际关系适应良好而庸碌一生的人何其之多。所以,“通心”更根本的是人类对自我的认知,这在老子及,也可以道家的思想里就有深刻的体现。“通心”之后就能更深刻的认识人,认识自然。这才是“通心”的最重要意义所在。

许答:基本同意这些看法。这些看法恰巧突出了我的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的意义。这以理论的看法之一就是:一个的生存质量不是取决于他有多少时间在交往,有多少时间在独处,而是看他在交往的时候是不是通心,独处的时候是不是充实。一个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在必要的交往活动也可以做到通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