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触、交往与通心

(2010-01-22 13:24:45)
标签:

杂谈

分类: 通心

      在网上看到不少网友都引了下面两段话:

 

     一段是著名存在主义大师加缪说的:“与世界不分离。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一生中就不会一事无成。不管处在何种境地,遇到何种不幸与失望,我的所有努力便是重新去寻找接触。在我亲身体验到的这种悲哀之中,爱,是难以表达的意愿。即使看到的仅仅是夜幕中的一座丘陵,那又是何等陶醉的感觉。”

    人是社会的动物,是关系的动物。“不管处在何种境地,遇到何种不幸与失望,我的所有努力便是重新去寻找接触。”为什么被监禁是一种惩罚?因为人的接触受到了限制。人是一种接触的动物,他需要不断地与外界接触。

    不过,加谬的这种说法还不完全,从我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来看,人有两种基本生存状态。一是独处,一是交往(指人与人的直接的接触的交往,间接的,如打电话,没有身体性。)两种缺一不可。人不能够只处于独处状态中,他必须交往。接触就是交往。但他所谈的“接触”,没有作明确的区分,不一定指人与人,也可能是指在独处中与其它生物或者事物。“即使看到的仅仅是夜幕中的一座丘陵,那又是何等陶醉的感觉”,尽管我们的目光有所接触,但也只是一种独处的状态。这种状态无疑很好,但它是不能够持久的,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从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中补充能量。另外,需要补充的是,把“通心”的概念扩大,在独处中也只有“通心”才是最好的状态。
   

    还有一段,则来源于马丁·布伯,著名的宗教哲学家,我在博客中多次提到过他。“有时,我凝视家猫的双眼。它并未如你我可能想象的那样承接我们的馈赠,我们‘示意’眼神。相反地,它以牺牲其原始的逍遥自在为代价,换来与我们能相沟通的能力。正是在这种能力中,在它的黎明朝晖中,出现一种惊讶,一种诘问,这是它充满焦虑的原始逍遥中所根本缺乏的。它之凝视因触及我之凝视而炯炯发光,此凝视明明白白地追问我:你真的想到了我,你不是拿我开心?我与你休戚相关?你视我为在者?我在?那从你溢出的是何物?那浸润我,拥抱我的是何物?那惠临我的是何物?那是何物?这是动物的凝视,这是焦虑的语言,庄严升起,瞬间即堕;我曾多次体验过这微妙易逝的过程,茫昧难测之精神日出于日落本身即是一种语言,凭借它我方能言述它。”

   这段话,有诗一样的意境。与动物也可以换位体验,“它之凝视因触及我之凝视而炯炯发光”,这里何等细腻的换位体验。不仅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也可以通心。马丁·布伯这段话就生动地表现了他与猫通心的情况。

    通心的关系,也就是“我与你”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