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东坡与朝云的心灵交流

(2008-08-13 20:07:08)
标签:

通心

悲秋

《金刚经》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东坡

朝云

杂谈

苏东坡与朝云的心灵交流
许金声
    在广东惠州讲课时,特地住在西湖的附近,主要是为了苏东坡通心。我喜欢苏东坡,什么地方有他的遗迹,总要去看看。他是古代罕见的具有“身心灵”大健康的人。

惠州西湖的意境,与苏东坡、王朝云紧密相连。他们的“通心”的故事十分打动我。在古代宋朝就有这样的伴侣,这样的精神交流,实在不易。

    惠州西湖清丽秀美,风景极似杭州西湖。一座小山依傍湖边,名叫孤山。孤山上现有苏东坡纪念馆。一片苍翠的松树林中,寂立着朝云墓和一座小亭。亭柱上镌有苏东坡一幅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副亭联,高度概括了苏东坡一生坎坷的际遇,浓缩了他关于事业与感情的感叹。苏东坡性情耿直豪放,人前口无遮拦,诗词中更是无所顾忌。正是这种性格使他惹祸招灾,得罪权贵,几度遭贬。所幸的是,他有能够通心的女性。而其中,与他有最深的感情联结的,则是长眠在“六如亭”下红颜知己王朝云。
   
据说苏东坡脍炙人口的关于杭州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就是从王朝云那里所得灵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据说王朝云天生丽质,富有灵性。她家境贫寒,自幼以歌舞为生。虽沦落烟尘,却独具清新、高洁。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有歌舞班助兴,因此而认识王朝云,此时苏东坡已经四十岁了。
    人生的成就,不止是你做了多大的事业,也要看你在亲密关系中通心的程度。
    古人之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妙笔生花,正可描述苏东坡与朝云的心灵交流,象征他们共同生活的质量。苏东坡的成就那么瞩目,朝云又有什么成就呢?至少有与苏东坡通心。在那样一个时代和社会,一个女人,即使是美女又能够做什么呢?明末清初诗人何绛曾经徘徊于六如亭边、朝云墓前,由衷感慨:
    
     宋朝陵墓皆零落,
     嫁得文人胜帝王。
 
      苏东坡与王朝云的通心,有下面三个故事可细品:
 
    1、苏东坡退朝后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
第一个回答“文章”,第二个回答“见识”,苏东坡皆摇头。为什么?这两位待妾根本就没有觉察苏东坡的情绪,她们只是与往常一样,尽量地迎合主人。朝云则笑着回答:“您是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不由赞叹:“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很显然,朝云看出了苏东坡在朝廷遭受了挫折,心中很窝火、烦闷。她的回答是通心。苏东坡一生屡遭排挤,总不得志。他晚年自嘲:“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正是他贬官受处罚的地方,也是他文学创作最旺盛、思想转变最剧烈的地方。)朝云看来对他的幽默和自嘲也是熟悉的,故一句“一肚子不合时宜”正中苏东坡下怀。
 
    2、苏东坡和朝云在花园闲坐。正值秋霜初降,落叶萧萧,苏东坡凄然有悲秋之意,吩咐朝云拿酒来,唱《蝶恋花·花褪残红》一词。朝云刚开口,已是泪满衣襟。苏东坡问为何感伤,朝云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苏东坡幡然大笑:“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  
    其实,不管苏东坡是“悲秋”还是“伤春”,朝云却准确地把握了苏东坡的情绪,把握了他在词中寄托的无穷的伤感,把握了他的表面旷达,实际却壮志未酬的些许遗憾。“枝上柳棉吹又少”与落木之萧萧,不也有一种对应?而“天涯何处无芳草”,却也许唤起了她与苏东坡的萍水相逢的记忆,还有那跟随东坡的艰难岁月。
 
   3、绍圣二年七月五日,到惠州后一年多,朝云突然得了一种瘟疫,不幸早别。朝云和苏东坡都信佛教,她在咽气之前握着东坡的手,念着《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刚刚是“六如”。六如亭之名正是来源于这故事。)意思是:“世上一切都为命定,人生就像梦、幻、泡、影,又像露水,像闪电,转眼之间就永远消逝了,因此没必要过于在意。”这番话不只是体现了朝云的彻悟,也体现了他们的共同信仰,同时也隐含着她临终时提醒东坡节哀的牵挂。而所引《金刚经》,又是那样的隽永、熨帖。是的,人生无常,但对人生的感悟一旦获得共振,无常之中便有了一种超越,一种瞬间的永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