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萨特,波娃能活出啥状态?

(2008-03-21 16:50:52)
标签:

两性

爱情

佛陀

萨特

波娃

分类: 爱情、婚姻、性
没萨特,波娃能活出啥状态?
许金声

前不久《都市女报》要发表关于“活出女性最佳状态”的专访,向网友征求问题,有一位女士提出:

“如果没有相遇萨特,波娃能够活出最佳状态吗?”

这个问题有趣味、有意义。提问题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已经达到一定高度。

关于这个问题,在拙著《唤醒大我》一书里,《要么最好,要么放弃》一章中已经有深入地讨论,在拙著《活出你的最佳状态》的《萨特与波芙瓦》一章中更是直接地涉及。在这里还可以补充几句:

遭遇什么样的异性,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人在“独处”、“交往”这两种基本状态时间的分配。按照波娃之天性,能够与她在一起者,必定是双向通心者,否则,还不如独处。如果没有相遇萨特,波娃有这样一些可能性:

1、            她也许会与另外的类似萨特的人有深入交往,她照样会活出很好的状态。

2、            如果机缘不巧,她没有遇见她真正愿意深入交往的人,她会更多地独处,她只能够活出稍次一点的最佳状态。

只有灵感才能够更容易激发灵性,只有天才才能够更充分地启发天才。

异性间的交流,是同性交流所不能够替代的。两个异性天才和伴侣的互相激发和启发,应该有更多的信息,不光是身体语言上,还有灵魂的语言上,都会有某些生命的奇妙。

一个没有异性佛陀交往的佛陀,和一个有异性交往的佛陀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活出你的最佳状态》中的一章:

 

《萨特与波芙瓦》

无可非议,异性之间的交往对于自我实现是很重要的。人们常常说:“在一个伟大男人的后面,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也有人倒过来说:“在一个伟大的女人的后面,必然有一个伟大的男人。”我们之所以会用“后面”这个字眼,是因为这些男人和女人的知名度常常是不一致的。其中一方,远远比另外一方更加出名。

有一些男女,关于他们,我们几乎无法使用“后面”一说,我们不得不同时认为:“在一个伟大男人的后面,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和“在一个伟大的女人的后面,必然有一个伟大的男人。”萨特和波芙瓦就是这样一对男女。我觉得,他们的爱情很接近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他们不是夫妻,但他们之间交往的深度以及质量却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夫妻。特别是在精神的交往方面。那是一般人所无法相比的。但是,尽管他们彼此从对方得到很多,他们却都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不仅在生活上,还是在思想上、精神上都从对方获益极多。

 

萨特晚年时曾经对采访者坦率地谈到了自己与波芙瓦关系。采访者对他们在精神上达到的境界感到好奇:

问:这是因为她在哲学知识方面与你水平相同吗?

萨特:不限于此。只有她对于我,以及我想要做的事情和我一样清楚。也就是说,她是一个完美无缺、独一无二的谈话对手。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天赐恩惠。我想,得到非常优秀的人的爱以及帮助的作家,不管是男是女,恐怕都大有人在。

萨特是这样看待异性交往特点的:“和女人的交往,即使是现在没有同寐的——但是或许是曾经同寐,或许是可以同寐——同男性同伴相比,其内容也丰富得多。首先有不说话的语言、手的语言和表情的语言,这里说的不仅是性的语言。语言,就它本身来说,在有恋爱关系的时候,是出自最深奥的地方,出自性。只要和女人有关系,整个存在都来自那里。”按照萨特的看法,异性交往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这种交往整合了更多的需要。

根据波芙瓦回忆,萨特在谈到他们关系时解释说:“我发现你具有我要求于女性的最重要的性质。因此,这把其他的女人放在一边去了——例如,她们可能只是长得漂亮。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你体现的东西比我希望于女性的多得多,别的人则较少,这样她们也较少卷入。”(西蒙娜·德·波芙瓦:《萨特传》,第344页,黄忠昌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曾经沧海难为水”,异性之间最大的约束是对方的不可替代性,这是一种比法律、道德更加有力的约束。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者之间就是如此。

波芙瓦高度评价她与萨特的关系,她说:“在我的一生中,有一件事情无疑是成功的,那就是我与萨特的关系。三十年来,我们之间只有一次在睡觉前失和。”对于她来说,爱情也是一种事业。

波芙瓦还说:“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两个自由人的彼此了解和认识上的;爱人们应该去体会彼此间相同和相异之点;……应该一起去认清在这世界里追求的价值和目的。爱情要彼此给予,然后去丰富两个人共享的世界。”看来,她与萨特做到了这一点。

波芙瓦与萨特的关系给我们一种乐观的启示,两性之间是完全可以达到非常美好的境界,而且这种境界可以长久地保持下去。波芙瓦与萨特在爱情上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他们都能够在天长日久的岁月里不断地进步发展。无论是他们之中的哪一方,都能够在精神上不断地给予对方,并且从对方身上吸取养料。

波芙瓦说:“在真正的互惠意义上,每一方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君主又是奴隶;二元性变成了相互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