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学生的“写”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教育随笔 |
着眼学生的“写”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通过上面两段话,可以发现都是先总说后分说的叙述方式,而且都运用了关联词“有的……有的……还有的……”。再着,上面的两段话,其实就是两句话,不过又略有不同。
片段一: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片段二中: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可以看出“片断一”只是简单的罗列,相对来说“片断二”稍微展开了,对事物描写更为具体。学生的练笔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片断一”的模仿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基本上是停留在二年级阶段)。譬如以“课间十分钟,操场上可真热闹啊!”学生可以脱口而出“有的跳皮筋、有的砸沙包、有的跳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模仿“片段二”才是具有挑战性的。
三年级重点是“段”的训练,“句”是段的基础,只有把句子写具体、形象了,才能写好一段话。“具体、形象”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学生积累较丰富的词汇量,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每一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习作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坚持的事,绝非一节课可以一蹴而就。
学生在进行语言实践时,会出现哪些问题呢?我们需要看到学生真实的练笔。
撷取数例,且来看看:
练笔一:课间十分钟,操场上可真热闹。有的在砸沙包,就是在一个地方划一条线……外面的人拿着沙包砸里面的人,砸到谁,谁就输了……有的在玩跳山羊,就是一个人蹲着,另一个人跳过去,跳山羊很简单。
从“练笔一”中可以看出学生把写具体、形象这一要求当作了写游戏的玩法。这样去写,就和中心词“热闹”没有什么关系了。再者,可以看出学生在写游戏的玩法时,暴露出语言表述混乱,意思不达清的问题;这是三年级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混乱,实质上就是思想的混乱”。追根溯源,是因为学生没有想清楚,自然就不能说清楚。为此,要让学生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脱口而出,先想想看。其次,写好的文字要多读一读。语感是读出来的,写出来的文字同样也是需要读的,只有在读中才能发现问题。学生如若能养成把写好的文字读上两三遍,改一改,一定能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练笔二:
课间十分钟,操场上可真热闹。我们在玩砸沙包,有一个人把沙包砸出了,另一个人紧紧地抓住沙包,就有一个可以把中间的人定住了再砸他。有的人又在操场上玩跳山羊,有一个人“石头、剪刀、布”输了,就叫他蹲下去,我们就往后退几步,猛一跑就跳过去了,有的人没有跳过去。有的人在操场上玩过江,四个人一队,对方也有四个人,中间一个桥,我们猛一冲,去对方家里踩包就胜利了。
“练笔二”中同样存在“练笔一”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同样存在写了游戏的玩法,用词不当等问题。稍微进步一点的地方是“片段二”中描写了游戏的过程——“有一个人把沙包砸出了,另一个人紧紧地抓住沙包,就有一个可以把中间的人定住了再砸他”,“叫他蹲下去,我们就往后退几步,猛一跑就跳过去了,有的人没有跳过去”。学生在写这些语句时,脑海中一定是有画面感的,这是写清游戏过程的基础。
练笔三:
课间十分钟,操场上可真热闹。有的同学在玩砸沙包,只见一位同学一扔,沙包飞快的往前冲,一位同学一跳接住了沙包,他紧紧的抓住沙包。他很开心,喊了一句:“我有两条命了。”有的同学在玩跳山羊,一位同学往后退了几步,接着往前跑,一跳一下子从扮演山羊的同学身上飞了过去。这位同学很开心。说了一句:“吓死我了。”还有的同学在打羽毛球,只见一位同学扔起球,用羽毛球拍一拍,把球打飞了出去,另一个人看到球后,往前一走拍到了球,只见那球高高飞起,落地后连标准线都没过,其他同学跟着大笑,那位同学生气地把羽毛球拍给了另一位同学。上课了,同学们恋恋不舍的回到教室上课去了。
“练笔三”这段文字274字,基本上达到了一篇作文的长度。从练笔内容来看,訾世豪同学在描写同学们的活动时,关注到了同学们的动作(扔、接、抓、喊)、语言(“我有两条命了”、“吓死我了”)、心情(开心、大笑、生气),这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已是难能可贵了。在此基础上若再想提高,就需要在遣词用句下功夫了,这时不仅需要教师的点拨,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语感和语文素养的积淀。例如:
有的同学在玩砸沙包,只见一位同学一扔,沙包飞快的往前冲,一位同学一跳接住了沙包,他紧紧的抓住沙包。他很开心,喊了一句:“我有两条命了。”
其中,“沙包飞快的往前冲”中的“冲”来形容沙包的速度并不合适;“一位同学一跳接住了沙包,他紧紧的抓住沙包”中出现两次沙包,可以尝试着整合,进行表达;“他很开心,喊了一句:‘我有两条命了。’”把语言描写前置,改为:“我有两条命了!”他兴奋的喊了起来。更容易让读者体会到他兴奋的心情。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项漫长、艰巨的任务。除了将语言文字的实践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去,让“写”挤进课堂,还需要从学情出发,找出学生习作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
德重
2022年3月23日星期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