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贯东

国人对保险有很多善意的误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解一、保险是万能的
有些人对保险不够了解,认为只要自己购买一份保险,所有的一切意外和疾病均有了保障。这很显然是犯了以偏概全的认识错误。
事实上,保险种类有很多种,每个保险品种都是各司其职的坚守它固有的保险责任。因此为了真正实现“保险的万能”,我们应该整体上检视一下自己的保险保障状况,查漏补缺。
误解二、保险等同于储蓄
有些人认为保险就是储蓄.认为买保险在获得保障的同时还能获得高于银行的利息,如果有资金需要的时侯还可以把钱自由支取。其实这都是对保险的一种较为严重的误解。
保险虽然是强制储蓄,但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保险等同于储蓄。保险分为消费型、还本型和还本付息型,它们并非全都有利息可领。储蓄可以自由存取,而保险不仅要强制储蓄还需要客户按时缴费。如果不按时缴费,客户一般都会有损失的。虽然部分保险有保单借款功能,但是借了之后,总归是要还的,而且还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当然保单借款不影响合同保险责任的有效性)。虽然万能险和投联险有对账户价值随时支取的功能,但如果早期支取帐户价值是会损害客户自己利益的方法,且保险公司还会收取相关的手续费用;因此,如果是短期内需要使用的资金,千万不要不要用于购买保险。
误解三、保险就是投资
有些人选择保险时,只片面追求投资收益而忽略其保障功能,总认为回报率越高的产品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
部分保险产品是有投资理财的功能,但是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些预期收益。因为保险的投资理财收益是不确定的。现在的保险产品保证的利益最高只有2.5%。比如投资联接保险产品还会存在投资风险有可能损失本金。因此我们对于保险的投资回报率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误解四、保险公司是慈善机构
很多人认为保险公司是公益单位,应该承担更多的慈善事业,这个我绝对赞成。其实任何一个有良知想要持续发展的企业都应该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但是这里要说明的是保险公司都是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保险公司看似实力雄厚,其实绝大部分资金和每年70%以上投资利润都是客户的,其实保险公司是无权拿客户的资金去做慈善事业的。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真正可以支配作慈善的资金也就是每年利润的30%以下而已。就这样,每个保险公司还是从未间断从事着慈善捐助的义举。(比如汶川地震,中国人寿的累计捐款就接近6000万元,并向所有的公派救灾人员捐赠保险,并提出收养所有的地震孤儿等等)
其实保险和慈善有本质区别的:保险体现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关爱,是种合同行为,受到合同的限制和约束;而慈善的本质却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恩回馈,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原创文章谢绝私自转载)
点击返回首页
投保选择孰轻孰重 家庭理财攻守兼备三桶金 一场车祸之后
有勇气对保险说“不” 私家车投保索赔全攻略 如何快乐的拥有人寿保险
人身保险种类及其利益详解
保险理财谨防暗礁
教你四步“看穿”保险合同
致年轻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职场丽人借保险巧理财
人寿保险是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