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门口遇王怀玉老师

(2021-04-04 19:32:21)

清明节前夕,突然有个机会外出培训。见到正式的通知,我才发现主讲嘉宾是王怀玉老师。

说起王怀玉老师,我是早有耳闻的。一方面是因为她是全国知名班主任,在许多地方有关班主任的场合都可以看见她的身影。而另一方面,她是我的老乡,虽然未曾见过面,但是有了这层关系,在心里自然就会有了很多亲近感。不过,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老乡关系是个非常普通的关系。在王老师众多老乡里,我属于混在人群里就找不出来的那一个,况且王老师新近晋级成为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唯一喔),所以,我担心如果到时候我认王老师为老乡,但是她不认我为老乡,那多尴尬!?

有了这样多心思,在动身前,我决定先给王老师在微信里留言,“后天要到马桥向您学习喔。”王老师回,“老网友,带小书相赠。记得找我。”见了这样多回复,心里坦然了许多,于是决定一定去参加这次培训。

等着驱车两个多小时在培训现场见到王老师的时候,心里又开始犯怵。王老师光彩照人,满面春风。而我已然是个糟老头的形象,我很担心网友见面常见的“见光死”。于是,混在人群里,找了个座位坐下,准备悄悄的来,完成这次培训,然后悄悄的走。

王老师的讲座题目为《班主任的幸福感哪里来?》,王老师先从自身成长说起,给出了许多自己的思考。比如,“身为老师,班主任身份确实繁琐,但不当班主任就一定幸福吗?”

“教师要有'苦乐辩证法‘,今天不吃苦,明天必受罪。”

“让自己喜欢上工作。因为从事喜欢多工作的几率是极小多......”

“人生所有多幸福。最终都是向内追求的。”

之后,王老师讲到了专业成长,说一个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包括班集体建设的能力、学生发展的指导能力、教育协调沟通能力。说在十年前,她就给自己定位“到哪里都可以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好班主任。”然后,以此为核心,构建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具体方法,就是在常规工作中微创新,然后坚持思考、写作。这时,王老师特意点了我的名字,说我坚持在工作之余教育写作,坚持专业成长,在业界有自己的地位、声誉。然后让我示意找到了我,说等讲座结束合影,还特意为准备了一本新作。

这一幕,有些突然,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但对我而言,还是挺受用,至少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虽然在坚持教育写作十多年里,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坚持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好处,但是每每在同样的场合被班主任界知名大佬点名的时候,着实能够让我高兴一阵子,它不仅让我坚信自己走多路是对的,而且能够振奋斗志,让我在偏僻的山野一个人昂然向前。

坦诚的讲,抛开小插曲,王老师讲座中的这些内容对我而言没有多少新意。但王老师在讲座中这样两句话,让我很认同,为之一振。

其中一句是“只要你努力,石头都愿意帮你......”

另一句是“面对同样一件事,是有感触、有创新,还是甘于平庸,简单的重复,背后不仅是一个教师境界的区别,而且是一个教师是否具有专业性的区别......”

现在我把它录在这里,与读者共分享。

而王老师对于我的更多的启发意义,则是超越她的这次讲座,是我从她的博客、她的专著里一遍一遍的读出的。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不是仅凭她的某一篇文章,或者某一篇博客,而是基于众多感性了解之后得出的一个整体映像。

在我看来,王老师的身上至少有两点值得我学习。

一是微创新。翻看王老师的博客、书籍,我们可以发现她记录的在班级里实践的众多事情,许多班主任都在做,但是她又总能做的与别人不一样。比如,她在这次讲座中提到的学校运动的会入场式,能与男女生交往的问题建立联系,就是基于常规,而又能超越常规,让人耳目一新。

二是顶层思维。如果说基于常规,而又能超越常规是在微创新,那么把这所有微创新用一个理念统一起来,让它们更有深意,则是在梳理总结升华,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太多,比如她做的博物班本课程,“你好,寒假”系列实践等。

本来,培训结束之后,还想借此机会找王老师当面请教几个一直困惑我的问题。但是同行的小伙伴提醒黄连垭(本地一小地名,山高坡陡)可能有大雾,我们最好乘天黑之前通过,我也只得作罢,留下遗憾。

家门口遇王怀玉老师




偶遇李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