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卡连科05:教育的逻辑
(2020-05-18 20:20:01)
标签:
杂谈 |
许多人通过教育得到了成长。但是在现实中,总会有这样一些尴尬的事情:正人君子原来是骗子手,并且他是那样诡计多端,以至正人君子和骗子手之间的界限令人觉得太变幻无常了。信教的人以及甚至专门为宗教服务的人,忽然间就变为地地道道的的无知之徒和道德堕落者。驯服的奴隶常常会揭竿而起,并且对于粉碎整个“高尚的”文明世界表现出坚定不移的愿望......
教育本来是教人向上向善的,为什么回有这么多的失败?
这些失败,教师有责任的,但首先是教育逻辑、教育理论的过错。
常见的情况是理论工作者一般只作原则和一般原理的宣告,而至于具体的教育技术,则要每个工作者自己去创造,机智的去解决。这样模式的实践,有可能一开始成功了,但一两年之后,有可能就失败了。而那些理论工作者,对此并不负责任。
当前,这种情况其实也非常盛行。在各个专业成长团体中,这派那流的,其实也是就有这种模式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方法的决定,如果它只限于确定应办的事项,如果它忽视现存的事实,不可避免的会失去作用。因此,在检查这些实践的时候,往往不是检查的实际工作,不是工作的结果,而是一般被推荐的方法一览表:公益工作是否进行了,是否使用过惩罚,有没有自治机构,有没有自我批评。如果具备了这一切,就说事情安排的很好,如果少了一两样,就是说事情安排的很坏。这种简单的测定方式,一方面给所有的蒙蔽、敷衍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它很快就变成八股,僵死的目录单子。
读者朋友们,在马卡连科的书里,读到这些句子,你会不会觉得熟悉?因为现实中,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检查就是如此进行的。
按照这种逻辑,所有的问题最终背锅的一定是“环境”。“环境”被理解为万能的起源,简单的、基本的、彻底支配个人的原理,被理解为个人在它上面就显得苍白无力、被动的一种背景。
而教育过程的逻辑应当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它应当是完全合乎目的的,不能受任何死板公式的影响。 这是在强调方法选择的应灵活,注意辩证性,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也没有必定有害的方法。在选择方法的时候,要看环境、时间、个人呵呵集体的特点,执行者的才能和修养,近期要达到的目的等全部的情势来定。
其次,应该明白的是问题的解决不是通过方法的选择,而是通过方法的配合以及它们互相关系的安排。这种安排,是有学问的,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而这种安排被称之为教育的法则。
马卡连科认为,苏维埃教育法则的基础应该是完整经验的归纳。
这里指出了教育法则的是从完整经验。得到教育法则的方法是归纳。所谓完整的经验,就是指在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中都已经被检验过的。
而在得到完整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经验是作为反映总的任务而产生的。经验必须是关于集体的原理,必需是基于人们世代积累的社会和文化的常识的。
前一篇:重新理解自己的母亲
后一篇:读马卡连科06:集体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