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耐心帮助学生走出“跌落”的阴影

(2017-04-20 08:53:14)
[案例]:
上午,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学科作业还没交,就问道:“怎么作业到现在还没收?”这时课代表戴同学说:"也不知今天老师上什么内容,所以就不收了。”王老师一听,难以理解课代表的口头理由,尤其是戴同学自说自话地做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如果真如她所说,作为课代表也应该先跟老师沟通商量一下,怎么能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呢?于是,王老师在班级里批评了戴同学的失职行为,然后就匆匆赶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去了。中午时分,学校领导打电话给王老师说:“戴同学的家长打电话到学校来告状了,说你体罚学生,还准备告到教有局去。"王老师接到电话后,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因为她对戴同学的培养是很用心的。比如,开学前的军训一周里,戴同学因书法、绘画等特长引起王老师的注意,于是就让她负责军训期间的宜传工作,让其充分发挥特长。但同时,王老师也发现戴同学身上存在一意孤行、与班级学生不合群等问題。于是,开学后王老师让戴同学担任自己学科的课代表,目的就是想跟戴同学能有更多的接触,以便能及时给予引导,希望她能成长为一个善于沟通、顾全大局的人。王老师主动、耐心与家长做了沟通,但在交谈中她吃惊于家长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评析]:
接手一个新班,就意味着会遇到各种心境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内心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应该是自己工作内容之一。
案例中班主任,应该是在开学之初错过了机会,忽视了这项工作,致使课代表一直深陷在中考中失利的“跌落”的阴影中。由课代表于心理不仅没有得到疏导,而且在不断发酵,进而导致了他不能正确的认清现实,不能正确的对待老师和同学,惹出了一些让人不能接受的事情。
换位思考,课代表有这种心理其实是很正常的。中考是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每个人都会看的很重。本来很有实力却考砸了,不甘心、不服气本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个十几岁的心智都还没发育成熟的孩子身上。只是有些遗憾的是,作为专业的教育者,班主任怎么能对此毫无觉察、视而不见,甚至在学生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之后,仍然没有对策。
好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虽然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课代表已经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但是,只要班主任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职,及时补上该做的工作,仍然能够把他拉回到正确轨道。
因此,我建议这位班主任立即、马上开展工作,努力帮助学生走出“跌落”的阴影。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在班级的这个大环境之下对学生做一个整体的引导。这个引导可以这样进行:首先引导学生客观面对现实,认真反思。班主任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现实不可更改,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人都必需勇敢的面对现实,这是发展的基础,成长的基础。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客观思考自己有哪些长处,有哪些不足,努力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接下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回自信,重新开始了。要告诉学生是金子就要发光,是金子就要证明自己是金子。如果是真的对中考失利不甘心、不服气,那么就请拿出自己的实力,用成绩证明自己。最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宽容接纳自己遇到的一切了。不管是遇到谁,相遇就是缘,最终都会构成自己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学会接纳周围的一切,快速的适应环境,其实就是学会和自己和解,也是善待自己的一部分。而班主任,也应该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宽广的胸怀,用自己的善意向所有同学表示接纳。
另一方面,班主任也需要做好细致的观察,针对具体情况单独做好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跌落”之后,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怨天尤人,有的破罐子破摔……不同的反应,班主任的应对方法是不一样的。班主任做好细致的观察,把握学生心理反应的类型,才能做好针对性的工作。像案例中的课代表,明显是属于怨天尤人型的。班主任,首先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真实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把学生从自我感觉良好中拉出来。接下来,应该是帮助学生融入班级。班级以及别的同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一定有自己的长处。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帮助课代表找到他与身边的同学在某一方面的差距,认清努力的方向。
当然,这样的工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一次两次也许效果甚微,但是并不代表就是失败,班主任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面对中考失利这种“跌落”,心理上多少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阴影。但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孩子的经历,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树立自信,我相信一定可以撬开学生的心扉,为他们送去一丝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