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建设,贵在让文化“落地”

(2016-02-10 11:56:40)
时下,许多学校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然而,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在校园内制造人文景观,刷刷标语,喊喊口号,弄一些虚头巴脑的摆设。校园文化建设,是需要通过建设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因此,站在学校层面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确定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文化追求文化核心,需要围绕这个核心,设计出具体的方案,让文化直面师生,让文化落地。
那么,怎样才算“落地”呢?
首先,应该体现在校园文化的核心的选取上必须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反应本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由这个学校的师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形成的独特的共同的追求和共同默认价值观。因此,如果一个学校的真正管理者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在学校文化的选取和确定的过程中,他一定会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以及学校的发展定位等多种因素通盘考虑,努力做到通俗易懂,不仅能恰当反应学校发展的共同追求,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样确定的校园文化,才是“量体”而去“做”的校园文化,这样选取的校园文化,才是汇集了全校师生的智慧,能够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支持的文化。
相反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忽视校园核心文化建设必须“落地”的这种基本要求,不走切实可行的路子,为了文化建设而想当然的文化建设,必然会导致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切实际,在标新立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
比如,某小学的管理层未经调研,就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堂堂正正的人、有志向的人等方面做一些启蒙工作定义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于是,他们拍脑袋决定把“童蒙养正,人生志成”这样一句话作为校训,作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的核心。可是,由于在确定校训的决策过程中,缺乏“接地气”,再加之文字过于艰涩,校训出来之后挂在校园里,许多师生并不知道是啥意思。很显然,这样的校训,这样的文化建设无法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久而久之,这样的文化建设就成了摆设。
其次,应该围绕校园文化核心,用一系列可操作的学校教育活动让文化“落地”。
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文化育人,让全体师生受益。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依靠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需要贴近实际通过一系列贴近师生的活动,让文化蕴藏其中的,使冰冷的文化存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人心,让学校的文化建设在悄无声息中内化为个体的精神。站在学校层面看,这样的活动,不仅需要切合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也要自成系列,具有一定的梯度以及可持续性,只有这样,这些活动所携带的文化因子才能在细节的展示中,在常态化的往复中呈现出教育的效果,变成一个人终生受益的力量。
比如,某校以打造书香校园为主题进行文化建设,就以组建班级书架为抓手,要求该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定期捐书、轮流照看书架,他们制定了图书管理制度,细化了图书管理护流程,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晨诵、午读,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就这样,他们围绕打造书香这个主题开展的活动,不仅成系列,而且环环相扣,在多个方面对学生都起到了教育总用,体现了文化育人的综合价值。
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贵在让文化落地。让学校的文化建设“落地”,多接地气儿,接学生气儿,应该是它应有的要义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