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会怀疑我们?

(2014-04-11 19:14:37)
标签:

教育

这是

作用

李东就

前科

熄灯铃快响了的时候,男生宿舍外面突然传来了“嘭”的一声鞭炮响。

元旦刚过,刚放完假的学生们明显有些兴奋。这不,一些贪玩的孩子把鞭炮都带到学校来,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放一个。

“你们去转一转,抓个典型来!这些学生太肆无忌惮了。”孩子们玩着高兴,可是领导对校园里冷不丁的就响起鞭炮声很有些不习惯,于是,就把我们这些班主任召集起来,命令我们加强巡查。

这些孩子就是调皮,看见有老师巡查,自然就规矩了许多,鞭炮声自然就在校园里绝迹了。然而,无功而返的班主任们中,有人似乎还是有些心有不甘,出于职业的习惯,非要把男生宿舍外面放鞭的事情弄个一清二楚不可。

可是,孩子们并非都是敢作敢当的主儿,即便是根据位置、痕迹大致判断出了方位,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

老师们没有办法,只好把然同一方位的一楼到六楼的全部寝室列为重点怀疑对象。就这样,我们班的男生寝室也在其列,接受了相关老师们的质询。

事后,有几个学生觉得委屈,找我来谈心,问我“老师们无凭无据,凭什么怀疑我们?”

凭什么,我真的回答不上来,也没有心理准备。我本来以为孩子们并不会在意这些,况且我本来就觉得只要孩子们不再在校园里放鞭炮了,追根刨底的去查并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事情已经成了这样,也是我没有办法可以阻止的事情。

然而,转念一想,又觉得这几个学生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妥。我们班在以前是个公认的“烂班”,如果是破罐子破摔也倒罢了,但是,如果是真心的努力,想着变好起来,这种无凭无据的猜疑,显然就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了。

看来,我必须主动出击,才能解开这件事情凝结在学生心中的疙瘩。

“为什么会怀疑我们?”在紧接着的一节课中,简短的描述了放鞭炮这个事件之后,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的表现和我预想的一样,我们讨论的很热烈。

刘杰说,上去盘问我们的老师可能是觉得看着我们不顺眼,所以他就没有证据的怀疑我们班的那几个同学。

这是一种感性思维,如果任由发展下去,会导致学生产生抱怨,一个个的牢骚满腹。于是,我立马用反问的方式拦住了他,我问,什么叫看着不顺眼?老师觉得什么样的学生看着不顺眼?

刘杰没有预料到我会这么反问他,顿时就楞住了。我接过话茬,给他解了围,我说,我们分析问题必须根据事实,有一说一,做到理性、客观。什么叫“老师可能是觉得看着我们不顺眼”啊,老师什么时候都是讲道理,不存在看着哪个学生不顺眼的问题。你这么说,明显的是把老师当黑社会老大了。

同学们一听我这么说,都笑了。刘杰似乎也认识到了错误,笑着坐下了。

接着,张敏又说,我们这样是不是太过于敏感了?是不是我们平时表现的不太好,所以一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就会联想到我们。张敏有些不自信,除了用了征询意见的口吻,说完之后,还眼巴巴的望着我。

不得不佩服张敏是个懂事的孩子,这班孩子里面,能有人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非常难得。我觉得我在道义上应该对她进行支持,于是,我说,这其实是人之常情,当我们每个人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在内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有的人对自己非常自信,觉得自己的言行就可以证明一切,这种无端的猜疑不值得仔细深究,而有的人,出于强烈的自尊,可能就会觉得这种情形无法忍受。但是,不管怎样,面对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今天,我们让大家讨论,就是希望大家找到正确的面对方法,把这种心理负担发泄出来。

我刚说完,快嘴快舌的李东就站了起来。他表示了赞同,说,我也觉得也是这样,比如放鞭炮,老师也是因为鞭炮炸响的位置就靠近我们寝室,才来问我们的,并不是没有来由就直接来找我们。所以,这没有什么,只要我们自己确实没有做,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其实,我们自己有时候也有类似的习惯,比如,我们有时丢了东西,就会怀疑是不是又是上次偷东西的那个贼干的,虽然我们的确没有证据去支撑我们的假设,但是我们的思维的惯性就会迫使我们不由自主的这么去想。所以,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怀疑是我们干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东不愧是班上的理科尖子, 他不仅很快理解领悟的意思,而且还帮我对其它学生做了分析和引导,我在心里高兴极了。可是,还有一点遗憾的是,我还是觉得可以乘着这个火候,这个问题还可以再挖掘一下,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大家。于是,我接过了李东的话,继续问大家,我们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别人对我们这种猜疑呢?

由于都没有准备,大家一下子都懵了,教室里沉闷起来。

看见是这种情况,我接着李东据的例子,继续说,假如村里有一个人,从来都是拾金不昧的,大家公认他是一个品德非常好的人,那么,如果这个村里丢了东西,有没有人去怀疑他偷了东西呢?

孩子们不知我葫芦里买的什么药,都张着耳朵听。显然这样假设之后,这个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他们都说没有人会去怀疑。

看见他们上了套,我又接着问,为什么丢了东西之后,人们都习惯的去怀疑有偷东西前科的人,而从来都不怀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呢?

这回,孩子们乐了,他们说,这也是问题啊,人们都是这样的啊。

我笑着说,是的,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大多都是这样的。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心理定势。就是说,人们受已有经验的影响,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都带有极大的倾向性和习惯性,它有点儿像物理学中的"惯性运动",能够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产生定向作用,使人不自觉地沿已有的经验出发。所以,在我们班同学以往表现的不太好的情况下,在鞭炮炸响的位置靠近我们寝室的时候,有老师来怀疑我们在校园里放鞭炮,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应该能够理解。那么,要想遇到类似的情况不再受到别人的怀疑,运用刚刚说道的心理定势分析,我们应该……

我故意拖着音,孩子知道我的意思,七嘴八舌的跟上来。

有人说,不在校园里玩鞭炮。

也有人说,当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还有人说,继续努力,彻底改变我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