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
(2014-02-20 10:37:32)
标签:
教育本质就是角色并不会 |
[案例]
日前,南京鼓楼区一所小学五年级的男生小力(化名)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原来一向品学兼优的他被班主任叫了家长,就他“说脏话”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听闻此事的父亲非常吃惊而且生气,由于老师并未告诉他孩子究竟说了什么脏话,所以这位父亲回去以后强忍怒火,向儿子询问。
“我没说脏话啊?”面对父亲的责备,小力百思不得其解,他把一周来发生的事情好好想了一遍,最后想起了体育课上,和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产生的小争执。“我当时和同学玩游戏,别的队玩不过我们,就说我们队是‘草泥马’队,我回答说我们就是‘草泥马’啊!”小力回答父亲。一听儿子说“草泥马”,父亲也很生气,立刻训斥道:“你怎么能说脏话!”父亲的这一反应也让小力吃了一惊。“草泥马不是一种叫做羊驼的动物么?”感到十分委屈的小力向父亲解释说,他好像在网上看到介绍,“草泥马”是一种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动物。在很多游戏中被称为神兽,好像很厉害。“他们说我们是‘草泥马’,应该还是比较厉害的啊,总比说我们是猪是狗好吧!”儿子无辜的表情让父母知晓了内情,原来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脏话”!
遇到学生使用不雅网络词语,班主任应该如何处理呢?
[评析]
“草泥马”到底是一种叫做羊驼的动物,还是一句骂人的话,既反映的是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理解的迷茫,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教育内容的包罗万象。
所以,如果学生中出现对“草泥马”等不雅网络词语什么会不深入理解是什么意思,不探究其产生的来龙去脉,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出现误用而不自知的现象的时候,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对学生上网教育进行补救,思考自己的工作为什么这么被动,反思自己是对学生的教育在某些方面是否还有空白。
在案例中,班主任的工作明显是非常被动的。面对学生使用不雅网络词语,班主任充当了“消防员”的角色,等问题暴露了,才“叫了家长,就他(学生)‘说脏话’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其实,教育学生应该具有预见性。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花时间进行引导,班主任不仅具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义务。这种引导,并不一定要大动干戈,一可能没有宏大的主题,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是课前的几分钟,几句话。这些微小的教育、引导,看似可有可无,却由于频率高、针对性强,实际上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它可以化解学生心中的谜团,修正学生的行为,无形中就把那些可能的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试想,在本案例中,如果教师针对学生可以解除网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上网时应有的立场、态度进行引导,“一向品学兼优”的学生小力还会出现使用网络负面词语而不自知的情况吗?
如果事先没有做好预防,能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做好补救,也能较好的化解问题,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比如,在本案例中,如果错过了实现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预见性,在出现了小力错误的使用了负面网络词语事件之后,完全可以召开班会,引导学生在分析“草泥马”的真正的内涵的同时,对如何正确的上网做深入的讨论。然而,案例中的班主任没有补救的意识,当小力错误的使用了负面网络词语的而不自知的时候,他再一次错失教育的良机。他并没有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而是一错再错-------选择了告家长!要知道,教师可以自己解决的教育问题,推给家长,这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表现,也是一种过时的教育思维的惯性。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往往会受到“严肃的批评”,其结果是不仅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而且底该怎么做,学生并不会受到教育。
因此,在本案例中,看起来是班主任围绕网络负面词语展开教育,其实展示的是传统教育思维在网络时代的处处碰壁。
时代在变,我们的学生也在变,教师也需要学会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会用引导与激励陪伴学生成长,学会因势利导做教育,而不要仅仅凭着当老师责任心、良心、爱心在学生违规违纪之后围追堵截。
(本文删节版发《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