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犯迷糊?
(2013-05-25 19:46:27)
标签:
根本速度要犯十位教导主任 |
下午,批阅卷子。
超的卷子批好了之后,还被我足足盯了十分钟。之所以这么认真的看,是因为我有些不解:明明在他能力范围内的题目,为啥他做不出来呢?
“为什么做不出来呢?”我把他找来,然后指着卷子问他。
“我马虎了。”他看了一眼试卷,又看了一眼我,然后慢吞吞的说。
“为什么马虎了?说说做题时候的情况......”看着他的样子,我有些恼火,于是加重了点儿语气继续问他。
“老师,真的是马虎了。考试的时候,我一直想多挣点分,尽量的谨慎一点儿,可是在做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我就迷糊了,不知道做到哪里去了.......”超一脸的真诚,显然是内心最为真实的表达。
怎么会这样呢?听着超的话,我觉得我也没有办法,学生要犯迷糊,老师又能怎样呢?
不过这样想着,我却突然想起自己类似的经历来。
那是我早些年在学校教导处当教务员的时候。那时,学校没有电脑,每次大型考试之后,都需要我们人工计算各科成绩的平均分。这是学校评价每个老师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非常重要。但是因为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教导处主任就把这个工作和一摞成绩单,还有一个计算器一起交给了我。并说,“你抓紧时间,下班之前校长要要这个结果。”
我是数学专业毕业的,于是想都没有想就把这个活接下来了。可是当我真正的去算的时候,才发现要想算出一门课的总分有多大的难度,一个加一个的口算吧,总觉得速度有些慢,按计算器吧,往往按着按着就不知道加了多少个学生了,一想到学校有好几十个班,每个班都有五六门的课,我的头皮就开始发麻!
快下班了,教导主任过来看我完成的情况,发现我还在犯迷糊,他就笑着教了我一种方法,说,“你可以把所有分数的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百位加百位,然后再合起来就可以了。”
我试着做了一下,还真是的。刚刚犯迷糊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了。
超听得很认真,我把这个经历都讲完了,他还没回过神来。
“你觉得教导主任教我的方法为什么不容易让人犯迷糊吗?”我问超。他却摇摇头。
“你看,我的做法在计算的时候是不是要不断的记住中间的结果,而教导主任的算法是不是就不一样,加分的时候只需要加分,算和的时候只算和呢?”我提示他。他若有所悟,跑开了。
“马虎了,粗心了。”许多人都说马虎就是粗心造成的,什么是粗心呢?就是在做事情的时候,心里揣有多种心思,不由自主的做注意力转移。因此,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就是不犯迷糊的根本。超,你理解了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