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野炊
(2013-05-09 17:55:45)
标签:
教育下雨了动员会意义有意义 |
即便是还零星飘着雨,学生们还是抑制不住野炊的欲望。
“老师,我查了天气预报的,小雨转多云,不会下雨了,我们去野炊吧。”
“老师,要是怕淋雨,我们每个人都把雨伞带上。”
......
架不住孩子们软磨硬泡,想到这次野炊早是采茶动员会上就已经和学生们预约好的事情,我也有些动摇了。
我抬头看了看天,看见乌云正在我们头顶上慢慢散去,我立马下达了命令:出发!于是,一支松散的队伍就开始缓慢前进,他们随身携带的锅碗瓢盆开始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
野炊的地点我临时更改在学校后面的小河边。之所以这么选,主要是想如果路途太远,一次野炊下来,累的这群孩子们叫苦不迭,有些得不偿失,而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希望万一下雨我们在撤退的时候,能够立马返校。
不过,天公终究是垂怜这帮孩子,始终没有下雨,也没有出太阳。到了预定地点,男生们就开始选址埋灶,捡拾柴禾,女生们就开始到河里舀水,淘米洗菜。孩子们一个个的劲头十足,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不一会儿,炊烟袅袅,完全一幅男耕女织的景象。
我闲着没事,就东瞅瞅,西望望。然后,和那些正在忙活的学生有一句无一句的搭腔。
“看你们这么认真,做饭像模像样的,在家里也做饭吗?”我问。
“不。在家里我妈说我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从来不让我进厨房。”以为娇滴滴的女生说。
“你们自己做的饭,一会儿真的吃吗?”我又问。
“当然真吃啦,再难吃也是自己做的,感觉都不一样啊。”一个男生回答。
“客观上或许的确比食堂做的更难吃一些,但是我们心里更乐意接受......”另一位男生回答道。
“你们觉得这样的野炊有意义吗?”听着孩子们的回答,看着他们乐滋滋的表情,我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但是,话刚刚说出口,我就有些反悔了。“我是说,你们为啥对这次野炊这么感兴趣呢?”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啊,呵呵,很好奇,所以就想来才尝试一次嘛。”
“这是一次特殊的体验,也许将来二十年之后,我们把在学校的别一些细节都忘了,但是一定还会记得这次野炊.”
......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不再说话,沉默中掺杂了少有的思考。可是他们的这段谈话,却还在我的头脑里回旋,让我开始走神。回首我自己的求学生涯,高中阶段应该是最刻苦、最用功的,甚至就是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四眼先生,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关于高中的记忆头脑中却是一片空白,感觉非常遗憾。
背上行囊,带上零食,走进自然,没什么大不了,但对孩子而言,却是意义非同寻常。我突然想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留下的才是教育”,这样想来,突然觉得这次野炊或将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永恒的记忆,成为永远的野炊,有了特别的意义。
不过,或许,本来就是如此吧!
前一篇:自主管理小组的隐性建设至关重要
后一篇:说好的批评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