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需要一个感兴趣的目标
(2013-05-05 10:41:36)
标签:
自然班会理论就是兴趣小组 |
2005年,学校招收了一个职教班,88名学生。由于人多,而且这部分学生没升学压力,相对来说,管理难度很大。因此,一直到开学这个班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班主任人选。在这种情况下,我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班主任,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班主任工作生涯。
最初,我也是采用的是高压政策,以校纪班规为蓝本,人盯人的严防死守,用严厉武装自己,用“杀鸡骇猴”来树立威信。在最初几个星期,虽然班级管理倒也相安无事,但是我很快就被的骨头都要散架了。而且随着师生相互了解的加深,不久,这种方法很快就失败了,随着原有的安定的氛围迅速瓦解,班里立即冒出了一批“渣子”,他们无中生有,搬弄是非,弄得整个班人心散漫,乌烟瘴气。
至此,我的第一轮管理策略宣告失败,我只感觉到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但即便是这样,班级管理还是要持续进行。好在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痛定思痛,在一番尝试之后,我找到了我自己的办法。
当然,这是一系列的组合拳,我的第一步是根据组建班级社团。我先统计了班上的88明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按照这些爱好和特长,让学生自愿组合,形成小组。我当时想,这样每个人一定会都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后让他们在一起相互学习、切磋,发展自己的这些爱好和特长,自然就没有多少人怪闹了。可是,具体操作的时候,还是出现了我没有事先没有料到的东西。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什么爱好,而另一部分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缺乏学生认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小组不愿意收留他们!左思右想,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对于那些没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我是低调处理了的,先是让他们暂时列席一段时间,观看别的兴趣小组的活动,然后再让一些小组去邀请他们。而对于那些没有小组收留他们的同学,我则很直白的告诉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必须顾及他人的感受,否则,遇到事情就没人愿意合作。”我让他们写了保证书,然后给小组已有的成员做工作,煞有其事的组织了个仪式,让这些同学加入其中。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这些有坏习惯的孩子是有触动的,他们慢慢的改变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当然,同学们也很宽容,最终使得这些人融入了这个小组。
我的第二步,是引领这些小组开展活动。每次的引领,没有固定时间,有的时候是班会课,有的时候是课外活动。在具体活动之前,我让各个小组首先制定规则,选出自己的小组长,然后制定活动规则,详细规定每个组员的责任和义务。当然,还必须计划的开展一些列活动。
而每个周的班会时间,则是这些小组的展示时间。我把所有的小组按照他们活动的情况,都排了顺序。每到周五班会课,该哪个小组为班级进行展示,学生们都一目了然,于是到每个周五,学生们都知道会有什么展示,有表演任务的学生则表现的格外积极,生怕在同学们的面前表演的不够精彩。
最后,我们还有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平时,我们的这些小组开展活动,或者在班级内部进行展示,都是一种锻炼性质的,当学校或者上级要组织活动,我们都会从相关的小组中,民主选拔,择优推荐代表学校或者班级参加比赛。当然,除了这种向上推选之外,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还开展评比大会,全班同学对各个兴趣小组投票评选优秀。
实践证明,这写方法都是有效的,它不仅让我实现了简单的“管住”这个班级的愿望,而且还培养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虽然,当然这最初只是我在茫然中的一种无意识探索,但是到后来,我才认识到帮孩子们找到一个感兴趣的目标,找到一个共同的愿景,对于转变班风太重要了。我的这些无意的探索歪打正着的契合了某些教育家的理论,我主张的组建兴趣小组,其实就是遵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孩子个性最核心的手段,通过这些兴趣小组的活动,为他们平衡紧张的学生生活以及张扬个性提供了一个窗口,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生活和学习生活幸福的必然途径,因此,成功就是自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