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级管理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2-10-18 13:00:52)
标签:

少儿

重庆

班级管理

宋体

自我管理

学生迟到、旷课、上自习说话等问题,你会怎么处理?

面对这个问题,相信许多班主任一定会说,“抓几个典型,然后狠狠的治一治,看他还敢不敢”。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近日,重庆的某小学一位简姓班主任就给出了自己别树一帜的方法:找出在这些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然后让他成为班长,监督、引领那些表现落后的学生。

或许,这正反映了当前许多班级管理的现状。面对问题,有许多老师习惯于首先给学生制定的各种各样的规则,明确规定这不准那不许的,然后就守着这些规则,抓各种各样的典型,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另外的一些老师喜欢使用的方法却于此截然不同,他们喜欢利用各种教育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这两类老师的管理方法虽然在具体形式上各不一样,但是究其本质,也就只有在班级管理中是否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区别。

在那些不太关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老师眼里,班级的管理制度神是圣不可侵犯的,所谓的好学生就是听话的学生,成长过程中不能犯任何错误。因此,他们习惯于做守护班级管理制度的卫道士,拿着大棒,冷眼面对学生,并毫不留情的对违纪情况进行围追堵截。而那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老师,着眼的是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的。他们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把自己当成了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陪伴者,是一边看着学生成长一边在路边为学生成长鼓掌的人。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不太关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管理办法看似方法简单、直接、有力度。但是学生犯了错误,本来是一次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强制的纠正,让成长中所必须的被接纳、爱护、关注、关注等心理体验无从建立,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无法培养。相反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管理办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虽然有一定的技巧和艺术,但是却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班级管理显著的不同于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良好秩序和高效率并不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班级的管理是为了教育的需要,而教育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班级管理不能是眼中没有学生的死扣管理制度,而应该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实施管理和教育。正是因为如此,实施管理角色的教师不能是纯粹的教育者,也不能是纯粹的管理者。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成长的管理方法,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方法。

所以,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像课堂教学那样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协调、引导,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从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坚持在常规工作中求创新,用能够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用能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平台、用能够让他们追求卓越的氛围,做好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心理的疏浚工作,让他们在自我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进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创造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过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