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还是“懒”点好
(2012-10-15 16:08:21)
标签:
少儿例题自主学习接手黑板 |
“杨老师,你能不能像以前的张老师那样,把解题答案写详细一点儿啊!?”刚宣布完下课走出教师门,一位学生就跟在屁股后面提意见。
这是新学期接手的高三的一个班的学生。
虽然我深知这样中途接手的班级换了老师,由于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不一样,学生需要花一段时间去适应,也算是正常情况。但是,我没想到这一个多月之后,竟然有学生这样直截了当的问我,我无法想象他是经过了多长时间的煎熬,需要多大的勇气,因此,我还是觉得很震惊的。
原来的张老师是我校公认的老教师,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很仔细,很到位,课前的导入,例题的讲授、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的总结,甚至课后的练习,都要如庖丁解牛般条分缕析,一一详细讲解,惟恐落下什么。最重要的是每个题讲完之后,他还会和学生一起把解题过程详细的写在黑板上。而如今,相比之下,我则“懒”多了。不仅例题选着讲,而且讲解的时候,只把主要过程写在黑板上,解方程等计算过程全部留给了学生。到高三了,还有这样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在心里又非常着急,于是有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倒可以理解。但即便是如此,我还是坚持认为我不应该迁就学生,什么都由老师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在哪儿呢?
学生能做的,教师就应“懒”一点儿不代替做;学生能说的,教师就应“懒”一点儿不代替说;学生能想到的,教师就应“懒”一点儿,学会装傻等待。因此,教师“懒”点,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懒”点,能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互助探讨的平台;教师“懒”点,能为学生提供拓宽视野、积累知识的途径。
许多时候,教师还是懒一点的好。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所占用的时间多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就少。教师勤快了,必然是包办代替的多了,学生锻炼的机会也就少了。“懒”教师,才能培养出勤快的学生。
教师的“懒惰”是让学生“勤快”的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