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民淡操心:中国教育离国际到底有多远?

(2011-08-30 15:13:28)
标签:

少儿

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

学习环境

国家行政学院

四眼先生

教育

2011年,也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第一年,中国的教育在备受人们关注的改革中又即将逝去。时至今日,当前的教育似乎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教育公平、教育效率等许多问题依然是非常棘手的待解之题。面对如此惨淡的现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给出宏伟的蓝图,我们不得不问: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哪儿?中国教育离国际到底有多远?

应该说这是个大问题,也是难题,但也是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明白和思考的问题。然而,笔者注意到近日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的2011 北京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似乎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那就是中国的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以个性化教育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那么,什么是个性化教育呢?美国著名学者卡罗尔认为是指在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努力达到的一种平衡的一种教育,它是学习者个性特征与所学知识、概念、行为方式、学习环境、激励系统及习得性技能之间的一种合理匹配,而且是一种连续的过程。

但是,反观现实中我们的教育,按照这个标准,很容易发现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还有差距,毕竟这是教育的一种近乎理想状态。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于乐观,因为如果把国内的教育和国外的西方教育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和他们的教育也是有差距的,我们的教育离走向国际还有更远一段距离。暂且不说教育理念的差别,仅仅是课堂上学生的精神面貌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的学生大多听话,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很多时候千人一面,而西方的学生在课堂中并不像我么难度学生那么守规矩,但总是能够提出非常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观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与西方教育是有差距的。而这种差距的背后其实质就是是否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否让学生潜能得到真正发挥,也就是说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因材施教,做到了给学生个性化的教育。

然而,非常可悲的是,时至今日,许多人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国内许多的学校里的教育仍然是天天把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放在嘴边,实际实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育,在嘴上滚瓜乱熟的教育理念就是不付诸行动。但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发生改变,以学大为首的一些教育企业已经在积极的探讨个性化教育,不管是他们包括案例,方法等等已经体系化了的教学模式,还是他们的PPTS整个服务流程已经得到了市场和家长认同,有了很好的开端。

我们相信,通过以学大教育为首的一些教育培训机的个性化教育的积极探索、实践,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真正推动教育改革的力量,一定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教育离国际就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