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热或将倒逼学校的品牌意识
(2011-08-15 19:40:41)
标签:
择校热学校基础教育品牌意识四眼先生 |
进入8月,各地择校热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也许除了是否要“奥数”外,“择校”是最令家长纠结不清的一个痛点了。每年,都有位数众多的家长为了把孩子塞进一所好学校,不惜血本的的投入。曾经有新闻说,一个小升初孩子的简历,厚达100页。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学校与学校之间、城乡学校间的差距,确实比较大。而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等心理的驱使下,“择校”一片红火,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入学”,成为一句空话。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治理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热”,但在教育资源配置状态不可突变的前提下,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热”仍将处于高热状态。因此,基础教育阶段为数众多的薄弱学校,如何在“择校热”大环境下,树立品牌意识,找准突破点,赢得社会、家长的认同,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如果说前些年,家长择校的心理有些盲目,如同对奢侈品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么,在今天,在高昂的择校费面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择校慢慢变得越来越理性----择校的同时,在开始考虑孩子是否适应,学校的教育是否有特色,学校的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帮助等等。因此,作为薄弱学校,应该看准家长的这些心理变化,认识到名校并非等价于高升学率,并不是千校一面的,有自己特色的成功的教育的学校都应该是名校找准自己的优势,做出特色,不在升学率上利用加班加点的补课等方式和重点中学死磕,应该是一条完美的出路。
在我国教育系统,长期以来,人们是习惯做而不习惯言说。往往都是认为只要有成绩了,自然就有了品牌名声。殊不知,在今天,学校的品牌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一所学校所独具的特色、品格、品质的整体表现,是留在人们心里的独特印象,它奠基于学校的特色定位、质量、内涵等等。而一所学校质量、内涵并不意味着会自动转化为良好的品牌竞争力,还需要专业化的提炼与系统化的推广。因此,学校需要在注重内涵建设的同时,把学校的品牌打造作为独特的价值予以追求。从一所学校规划伊始,就要知道,学校在人们心目中靠什么立足,就要有基于同行研究和受众研究基础上的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以及清晰的品牌传播战略和系统的品牌管理。显然,谁先具备了品牌意识,谁也将会更加成功。毕竟,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教育的期盼已经由有学上,变成了有好的学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