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英语老师失业后的反思
(2009-09-18 15:32:20)
标签:
杂谈 |
事情是这样。从一所高中辞职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在给一个6岁的日本小孩作英文家教。井垣西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喜欢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时不时欢乐地大叫。她有一个小车,她一只脚站在小车上,一只脚在地上划,从房间的这头滑到房间的那头,高兴得不得了。
这样一个调皮的小鬼,要想把她按在书桌前踏踏实实学英文,实在是太困难了。每次我让她读A\B\C,她都坚持不了五分钟,就开始摇头发脾气,不愿意再读了。只能由妈妈出马,用我听不懂的日文跟她交流一番,她才一声不吭地把一页纸写满字母,但脸上始终是一副不大乐意的表情,而且就是不肯读出声。她妈妈一离开,她就开始在白色的速写纸上画图画,怎么哄都不行。
想我在高中英文教师的岗位上好歹有五年的教学经验,什么样的孩子我没见过,但是现在却被这样一个小鬼头给难倒了。想到她一开始快乐的模样,现在却高高撅起嘴,一见到我就神情低落,还有她只有画画时才见到专注的神情,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心里暗暗不悦道:真倒霉,怎么碰到这么难缠的一个小家伙。
一个星期之后,井垣太太打来电话说:“非常对不起,您不用来给孩子上课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给孩子报了瑞思的学科英语班了。就这样让我一个优秀的英语老师失去了一份宝贵的兼职,令人心痛啊。
难道一个培训学校的教育方式有这么好,可以让我一个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英文的高中英文老师都能失职?我很不服气,加之跟井垣家的关系也比较好,于是两个星期后我又拨通了井垣家的电话,顺便向井垣太太询问孩子的情况。井垣太太很客气,但是从言语之中我听出了她的喜悦。她说孩子现在没有开始那么讨厌学习了。甚至还能说出简单的英语句子。我很惊讶,想从她那里套出瑞思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些很可能值得我这个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在询问中她把瑞思一顿好夸。说瑞思的老师在课堂上有非常丰富的教学手段,学习的方式可能是游戏、玩乐等等,比如教大家用英文唱歌可以让那些羞涩的孩子开口,与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互动可以让孩子觉得学习很有趣,全英文的语言环境能让孩子融入到这种氛围中利用自己的语言天分自然而言的学习英文。了解了这些,我忽然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跟着我学习了,我忽略了一个6岁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天性。不由得感叹自己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传统落后,非常惭愧,自己被淘汰也注定是理所当然的。
挂断电话后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孩子眼里会如此不受欢迎呢?我回想到自己的教学方式,无非是每天逼着孩子们背单词,做作业,态度严格,甚至放学留到很晚,自认为很敬业,其实这些一直都是在打压孩子们的天性。中国人一旦长大后就学会了隐忍,学会说谎和不断掩盖自己,儿时的天性全都消失不见,而国外的人可能几十岁的人性格还很单纯,我想这都跟文化和教育有关。
反之我想例如瑞思的这种浸入式的教育是更适合孩子的,能够利用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学习语言科学,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反思,也值得教育界在教育改革中借鉴。因为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引导,而不是填鸭式的强制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