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难倒教授的小学语文卷尴尬了谁?
(2009-04-27 17:04:56)
标签:
杂谈 |
你会做这些题目吗?
一、在括号里填写特色成语:
★最大的响声()
★最大的手掌()
★最吝啬的人()
二、数字猜谜语(成语):
1. 12345609()
2. 1256789()
3. 1+2+3()
4. 333555()
5. 3.5()
6. 9寸+1寸=1尺()
三、依照例句,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生字)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一块建筑的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 ______
勤劳说:人生就是 ______
困难说:人生就是 ______
挫折说:人生就是 ______
四、填成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螃蟹过街: ________
水上的浮萍: ______
木匠戴木枷: ______
月亮里的桂树: ______
猪血猪(煮)豆腐: ______
五、以诗句做谜面,各猜一成语:
危楼高百尺。()
明月何时照我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六、请写出下列成语主角名:
惊弓之鸟
焚书坑儒
闻鸡起舞
七、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借荆州——有借无还
()进曹营——一言不发
()打宋江——过后赔礼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这些题目目前竟然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考试卷内!
"如果不查资料,我百分之三四十的题都答不上来。”长春某大学副教授蔡先生表示,“这些题两天时间让三年级的孩子答出来,我觉得不太现实。”(4月24日《新文化报》)
这个消息一经媒体披露,遭到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网友说“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真心疼这些孩子,如此大的学习压力压在小孩身上,我突然醒悟了为什么有些孩子厌学,国家教改这么多年怎么没有多大效果。”
也有网友说“作为一个教师我是从来不让学生做这样的试题的。没有任何意义,也不是什么创新的试题。我们都进行过创新教育进修学习,试题类型绝非如此。”
还有网友说“大家别以为大学副教授就有多大本事了,其实他顶多会点专业性的东西,别的方面跟小学生能有多大区别?”
.........
作为一个一线老师,四眼先生认为这些题目确实比较难,可是也并未难倒教授都做不出来的地步!可是作为一个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试题,出的这么偏、这么怪,无疑是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都作了错误的导向,是失败的
一、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是一个人的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需要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这个时期所掌握的这些东西会一直影响到整个人生。在这个时候,用这样一些题目,无疑会给学生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现成的,我们只需要背住它就可以了。学生为乐考个好成绩一定是找到答案死记硬背......常此以往,学生应该有的灵性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都被抹杀!
二、培养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其实这样的题目对老师也是有影响的。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这些题目:他们的答案是早就约定俗成的,起推到答案的过程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推导。如果记住了这个死知识,你就可以达到,没记住那就答不到。我想作为一个老师,即便是教授,在讲解这些题目的时候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发散,给出一个为什么。教师可以做的,就是照着参考答案,照本宣科!!
写到这里,四眼先生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已己,在某个日傍西山的下午,在熙熙攘攘的咸亨酒店门口,一个穿着长布衫的老头,蘸着酒写出了茴香的茴字的四种写法......
我想出这些可以难倒教授的考题的人的心态也是如此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