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爱与智慧,追求教育无痕

(2008-06-24 11:30:24)
标签:

爱与智慧

教育无痕

杂谈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上课勤于思考,认真学习,课下活泼而又守纪。可事实上许多时候会事与愿违,许多学生时不时地会有一些违纪违规现象,让你大光其火,抑或义愤填膺。你会采取一些方式教育他。批评,甚至讽刺,体罚都不能一解你心头之恨。殊不知,学生在这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做出一些让你哭笑不得的举动来。其实,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引导孩子自主认知,让教育无痕,或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你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的,那他就可能成为什么样。教育就如一股引水,将深井中上进的动力源源不断地汲引上来。孩子有缺点是成长的必然,老师需要用一颗爱与智慧之心,相信孩子都有成长的潜能,帮助孩子改进。其实人性都有向善向学的一面,真心期待和发现孩子的进步,才能创造一个个教育的奇迹,才可能“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大教育家陶行之一次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

“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又如苏赫姆林斯基在当校长的时候,学校的花园里开出了一朵极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观赏。一天早晨,苏赫姆林斯基在花园里散步时,看见一个4岁的小女孩已经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正拿在手里快活地往外走。苏赫姆林斯基叫住小女孩,蹲下身子,亲切地问道:“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有些羞怯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每天都陪着她说话。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奶奶就是不相信,我现在摘下它送给她看看,看过了我就把它送回来。”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看着小女孩纯朴的小脸,苏赫姆林斯基很感动。他牵着小女孩的手又回到了花园里,摘下两朵大的玫瑰花对她说:“一朵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有充满爱的心灵;另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今天, 大教育家们这些充满爱与智慧的故事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对我们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爱与智慧是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心中有了爱,才会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心中有了智慧,才知道怎样去爱、去宽容。

其实,调皮的孩子大多是很聪明的,大量的批评确实可以让他们在短时期内看似很乖。但又有什么用呢?当你认为他很听话的时候,或许他正在考虑如何逃避你的下一次惩罚,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效率很低,更为严重的是它会禁锢人的精神自由。国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我认为其实质就是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解放学生的精神自由,让其灵魂自由舒展,让少年活泼可爱,让青年活力四射。一个带着枷锁的舞者不可能魅力四射,一个扭曲的人生不可能精彩。看看那些少年老成的孩子们吧,他们之所以老成,就是我们的种种教育使得他们的日常行为非常符合我们成人的套路,他们的人生就是我们人生的重复,这样的人生可能精彩吗?这样的人生可能充满创造力吗?陶行之与苏赫姆林斯基的故事之所以很经典,就是因为他们在教育那些犯错误的孩子的时候,既教育了孩子,又用爱心与智慧保护了孩子精神的自由。所以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

爱与智慧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教育中有智慧的爱,才叫真爱、博爱,才能触及孩子的心灵。有爱的智慧,才叫大智慧,有爱有智慧的教育才有力度,才有成效。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孩子犯错了误我们就要坚持正面教育。那就是要用爱和智慧的武器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知错就改。比如说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我们总可以找到闪光点,进行表扬。但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谙此道,教育学生时要么是只有一片痴爱,导致管不住学生,没有威信,要么是只有智慧,过分讲究技巧,对各种处罚措施津津乐道。事实证明,教育孩子,我们要用好爱与智慧这两个武器,偏向任何一个,都可能出现为题,都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爱与智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两个法宝,教育就是用爱与智慧与孩子平等对话。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进取心。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不时见诸报端,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怀着爱与智慧,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让问题、矛盾在谈笑间灰飞烟灭,让教育无痕,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用爱与智慧,追求教育无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