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是精英,实际上只有百分之五不到的才是精英,说明许多人在自我认知和能力判断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更多的是有野心而无能力。我很崇尚精英文化,社会的进步来自于那个百分之五的人带领,同时又自我矛盾的是,我更认为社会和集体的进步来自于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比如,开地铁的准时到站,赶车的人也可以算好时间赴约,等的人也不必怪责别人迟到。
精英们有着严格的自律性,古怪甚至有些变态的自律。比如他们坚持每天只要睡四个小时就足够,凡事都安排日程,做事情绝对全力以赴,严格控制吃饭的时间,及时清理自己的名片夹,看励志的书绝对按照成功的法则去办事情,更让人叫绝的是,他们不是心血来潮五分钟,而是坚持得一本正经。实在要找个词来形容的话,就用“古怪”吧。毕竟这个社会正常而不古怪的人太多了,大家都要和光同尘、韬光养晦,结果把自己反而磨得没棱角了。
不过和精英相处才是一门学问。精英严格自律的另一面就是放纵,有时候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放纵,就像为自由付出的代价就是孤独一样。精英们大多精力旺盛,全力投入干好自己的工作后,便多要找个释放自己压力的出口,因此很多人热衷于流连酒吧或者饭店,很多时候都是晚到让服务员赶出来时才找个叫做“家”的地方睡觉。并非可笑的是,全世界大部分的精英都并非好丈夫或者好爸爸。就像一个精英的儿子在电视台上畅谈他的父亲时,说他的童年几乎没有父亲的影子,因为“他实在太忙了,很少在家里”。作为精英的妻子和家人,如何让精英在他不停工作的脑子里为家庭停留一会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精英如此之少,作为精英的妻子又无从从别人那里学到和精英相处的经验——因为更多的人是所谓的“凡人”,也就只有自己慢慢地摸索着过河,让日子一天一天过下去。不过,不管精英还是精英的家人,过日子依然需要点“职业精神”,把一些家庭琐事当成任务排进日程表,比如情人节给妻子买枝花或者儿童节给儿子带盒巧克力。
世界上更多的人是像我这样的,崇尚精英,却更像普通人,可以为集体加班,可以陪哥们喝醉酒,看起来几乎找不到精英那种几近人间罕见的自律特质。严格来说,除非把我放到穿最差的衣服、吃最次的食物或者受着所有人的冷眼那种特别悲惨的境地,不然我做不到那种每天削尖脑袋在一个细节上穷追猛打。亦或者把我放到高考前,让班主任老师敲打我的脑门,“某某,你千万别谈恋爱,我实话告诉你,我们班里没有美女。”我就死心了。而且,我还会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半睡觉,吃饭从来不超过十分钟,平时脑袋埋在书里,除非有我特别喜欢的女生走过,我才会抬起头去扫她一眼,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看书,三天一本题库地疯狂做题目。可惜,人生更多的是困惑,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永远不是埋头做题目就能解决的。如果划条辅助线就能把诸如如何找到并且爱上一个人之类的难题解决,我愿意天天做几何证明题。
因此,我喜欢和有精英特质的人在一起工作。他们像永动机一样,创意无限,精力充沛,看到他们工作总让人心里“成吉思寒”,就像高考前看到别人埋头学习时,心里总是莫名的无比紧张一样。精英们总是让你感觉紧迫感和压迫感,胸口像大石压着一样,觉得应该努力去推开它。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和精英在一起工作,犹如当年公牛队的皮蓬。这是个郁闷的家伙,和乔丹一起打球时他就无所不能,但是乔丹一旦不在就变成了二流球星,能得分却永远赢不了球。一辈子都不断得分固然是件美妙的事情,但是永远赢不了球的话又何必一个劲地投篮。这个道理近乎浅显,但是乔丹却残忍地将一个一个对手击败,对手越强他越兴奋,这是皮蓬永远做不到的。换句话说,皮蓬缺乏精英的特质。但是我们不能说他不是精英,因为这个家伙拿了全明星赛的最有价值球员(即明星中的明星)和六个总冠军,其成功道理倒也直白——和乔丹一起工作。
因此,如果自己不具备精英特质却也无妨成功成为精英,只要接纳精英,和他们一起工作,这种近乎残忍的选择会逼出自己所有的潜能。这虽有偷懒和剽窃之虞,其结果是双赢。不过,不必和精英作对,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对待精英,因为精英的对立面就是小人和懦夫。正如梭罗所言,“和同伴格格不入的人,或许只是因为他听到的拍子不一样。何不就让这人随着他听到的乐声走,管他有无节奏,是否离谱呢。”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62c0d0100c1y4.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