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特别的粽子休闲生活线球 |
分类: 走东看西 |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过惯了“柴米油盐”什么都不缺的日子,猛然之间来到国外,一下子就感到“民族调料”的紧缺,就连那切菜的西餐刀使起来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儿,真的特别、特别想家里那中式大片刀……
以前在家过节,除了春节,其它的传统节日没有大张旗鼓地过过,可在英国读书的那段时间里,凡是中国的民俗节大家还都记得很清楚,这也是最好的理由,让平日里不能见面的朋友有机会聚一下,舒舒服服地吃顿家乡的饭菜,开开心心地用家乡话聊聊天。一般聚会的原则就是各自“携带”一份拿手菜,聚齐了之后再干些包包饺子、烙烙炊饼的差事。
那年端午前,N姐姐蒸了一小碗糯米饭,特意派他的儿子给我送来,以此“引诱”一下我这个糯米馋虫,顺便提供了一条信息:当地的中国小超市里(有两家,这家店面虽小但经常更新货品)正在出售泰国出产的细条糯米。
买了两袋(一袋250g)糯米,开始蒸饭。因为糯米非常“珍贵”,我们又添加了一点普通长米,一些同学还拿来葡萄干和蓝梅,同时还利用手头上的材料置备了一些蛋丝、蔬菜丝和虾仁,做了一咸一甜两种口味的糯米饭(没有做肉的,因为怕有些同学有忌口)。对了,没有粽叶怎么包粽子呢?大家采用了一位同学的方法:撕上一张锡纸,两边对折,再折上一个三角袋子,然后把蒸熟并将蔬果拌好的糯米饭紧紧地压进去,弄瓷实以后再把剩余的锡纸窝过来,收边弄成像粽子一样的三角形包包(其实就是糯米团子)。没有粽叶,只能将糯米饭做熟了,待其温凉时用锡纸包。吃的时候可以放在烤箱里烘烤一下,像吃烤土豆一样,也可以把平锅用小火加热,将三角锡纸包放在锅里,喜欢甜味的还可以蘸着白糖吃,而且这种“锡纸粽子包”携带起来也方便。
“神似”,达到目的了。真的一点都不夸张,那是我有生之年吃到的最有情趣的端午香粽!
回味一下在异乡做的咸味蔬菜粽子,当然我现在用的料可比那时丰富多了。
原料:糯米、大米和糙米,比例是2:1:1
步骤:
1、将米饭按比例入电饭锅,蒸熟后再焖上15分钟;
2、大虾去头放在碗里,加上姜片和料酒腌一下,然后放锅里蒸上8分钟,然后剥皮将虾肉切成小片;
3、鸡蛋打散,用锅摊成蛋饼然后切成细丝;
4、将紫甘蓝、生菜、红甜椒也切成丝,再准备一些黑芝麻;
5、糯米白饭凉些以后将其取出放入调理盆中,将(2)、(3)和(4)放入调理盆中,再加上盐、鸡粉和生抽,拌匀即可;
6、将拌饭料放在干净的容器中压瓷实,让糯米饭尽可能地“粘”在一起,包的时候随取随用,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这种特殊的“粽子”了!
感言和回忆:在异乡虽然缺了常用的调味料,但是出现了不少充满智慧的“发明”……冬天我们还吃过涮羊肉,起因是我们搞到了一瓶珍贵的豆腐乳,N姐姐小心翼翼地取了两块,没有芝麻酱就用花生酱,又添了些酱油什么的。姐姐从小就干家务,厨艺那叫一个绝,羊肉片可是她一点点切出来的啊!
同学聚餐似乎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品尝过也门同学做的咖喱鸡块,印尼同学做的“TONG YANG”(不知道是哪几个词儿)酸辣菜汤,尼日利亚同学做的烤香蕉,英国同学做的比萨饼,希腊同学做的海鲜蔬菜饭,马来西亚同学做的小鱼花生,新加坡同学做的牛奶西米露……在这些“大厨”中有不少都是在家从来不做饭的男同学!还有,还有就是听到了不少美丽的歌谣,知道了不少来自他们家乡的故事,有一次聚会最后的项目就是学跳希腊的民族舞,大家手拉着手,按照录音机里放着的音乐节奏,“一、二、三、四”,按照节拍又扭身有跺脚,真的很“壮观”,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