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救房价”的“救市”政策应尽快退出
(2009-10-30 07:15:19)
标签:
房产 |
谭浩俊:“救房价”的“救市”政策应尽快退出
谭浩俊
此轮房地产“救市”政策的最大作用,就是“救房价”,使本来已经出现平稳下降的房价,重新站稳了脚跟,并快速上涨;使本已濒临破产的开发商,重新获得了生机;使本已看到希望的消费者,重新陷入了迷茫。
我们承认,在应对金融危机的紧急关头,出台扶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发挥房地产市场在“保增长”中的作用,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此轮政策由于在执行中被严重扭曲,不仅严重影响了政策作用的发挥,也给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隐患,使解决“买房难、买房贵”问题产生了巨大的阻力。
众所周知,中央出台的4万亿投资政策,改善民生被列为各项建设之首,如加大廉租住房的建设力度,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等。也就是说,对房地产市场的扶持,重点也应当放在廉租房建设等方面,而不是“救房价”、“救开发商”。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在很多方面都走了调,地方掀起了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使房价迅速攀升。同时,地方政府因为大拆大建形成的负债也是一升再升;金融部门趁机给关系密切的开发商大开方便之门,使开发商重新获得大量信贷资金的支持,重新获得了“生机”,重新具备了与消费者抗衡的“能力”,包括大型国企在内的许多开发商,重新有了充当“地王”的条件,带来新“地王”层出不穷;也因为信贷资金的放量,使很多已经陷入绝境的炒房者也有了喘息的机会,不仅顺利“兑现”了早已亏得要上吊的“老房子”,还拥有了许多新房子,从而又大大地赚了一票。
而从房地产市场内部来看,资产泡沫现象也重新出现,在职工收入没有明显上升的情况下,房价则不断攀升。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居民收入只有日本东京的1/10,但是,房价却与东京能够比肩,这样的现象,谁也不能保证我国的房地产不会重蹈日本之覆辙。
更重要的,按照中央政策必须大力扶持、大力建设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房等,却并没有因为“救市”政策的出台,而得到相应发展。相反,却出现了建设规模减少、建设进度迟缓、价格不合理、供需矛盾更加尖锐的问题。
毫不客气地说,此轮房地产“救市”政策的实际效果与政策目标是存在差距的,是有违初衷的。出现差距的原因,不在政策本身,而在政策的执行。
目前,随着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尤其是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强,房价过高的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成为议论的热点和焦点。政府在房价问题上的作为,也再次成为专家、学者评估的重点。有专家分析,此次房价的再次上涨,是地方政府站错了位置的结果,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利益趋同化、沆瀣一气的结果。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越来越背离政策的目标,而且会严重影响政府的信誉,影响政府的形象,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据了解,此轮房地产“救市”政策,由于是应对金融危机所需,因此,绝大多数政策到今年年底就将“到期”。那么,这些到期政策该不该延续呢?应该如何延续呢?笔者认为,由于这些政策很多都在执行过程中被地方政府和执行部门扭曲了,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那么,就必须赶快终结,尽快退出市场。至于与“保增长”、与老百姓买房等密切相关的政策,确需保留,也应当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同时,必须确保能够执行不再走样。
在此基础上,随着经济复苏情况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也要开始新一轮的从紧政策,控制房价的进一步攀升,并尽可能地能够把过高的房价压下来。只有这样,房地产市场才能健康发展,“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