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对徐家汇的改制需要重新审查
(2009-10-30 07:11:40)
标签:
财经 |
谭浩俊:对徐家汇的改制需要重新审查
谭浩俊
因徐家汇将上市,文化名人余秋雨暴富一事已经沸沸扬扬。昨日,财经评论员叶檀(博客)强烈质疑余秋雨涉嫌侵吞国有资产。(10月29日《网易财经》)
对徐家汇改制的质疑,我们可以不把矛头只指向余秋雨,因为,参与此次改制的还有其他40多个自然人。
但是,徐家汇在改制过程中的操作办法与手段,却值得回味。
一家资产质量较好、经营状况也较好的企业,突然决定解散职工持股会,并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31位公司管理人员以及余秋雨等4个外部自然人,这本身就有许多蹊跷之处。
首先,此次股权转让,算不算改制?按照企业提供的情况,此次股权转让是一次内部改制。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是内部改制,那股权就只能转让给企业职工,而不能转让给企业之外的人员。那么,为什么又出现了余秋雨等4名外部自然人呢?原因何在呢?
第二,余秋雨等外部自然人是如何获得股权的?按照国家现行法规,股权转让必须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公开转让、公开交易,那么,对余秋雨等4名外部自然人的股权转让,有没有执行这样的程序呢?他们的股权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取得的呢?虽然有专家认为,余秋雨等人获得股权并不违规,原因是之前的上市公司也曾有过这样的案例。需要这名专家回答的是,是否有先例就代表合规?如果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以前曾经出现过不少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所以,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不查、不追究了。很显然,“先例说”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此次股权转让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判断股权转让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关键看转让价格是否合理合法。按照企业招股说明书的说法,转让价格是按照企业净资产确定的。很显然,这又是一个疑点。因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净资产只是确定股权转让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转让价格的多少,还要看企业的经营状况、效益状况和企业的成长情况。那么,此次股权转让价格,是否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呢?其依据又是什么呢?值得注意的是,改制后仅仅几年时间,企业就进行了送股,并具备了上市的条件,毫无疑问,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不错的,仅仅按照净资产确定转让价格是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第四,购买股权的资金来自哪里?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是,在改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受让者用公款购买公有资产的问题。那么,在此次股权转让过程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40多名自然人购买股权的资金都来自何处?又用到了何处?这个问题必须查清楚,否则,很难消除外界的质疑。
第五,在股权转让中是否存在“老鼠仓”问题?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老鼠仓”的问题。即企业经营者为了以低价获取企业资产,在改制前,刻意将企业的效益做差,把企业的资产质量做差,那么,此次股权转让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不然,为什么只能以净资产转让的股权,短短几年时间就可以出现送股、上市的现象呢?
所以,对徐家汇的改制问题,必须重新审查,从资产的评估、改制的程序、资产转让的过程、外部自然人购买股权的原因等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和了解,以回答外界对徐家汇改制的质疑。同时,证监会也要在徐家汇改制问题得到全面审查的基础上,再决定该企业是否可以上市,否则,会引起许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