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浩俊:“范跑跑事件”该收场了

(2008-06-14 12:44:46)
标签:

杂谈

谭浩俊:“范跑跑事件”该收场了

谭浩俊

可能连一心想成名的“范跑跑”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会被炒得这么“烫”、这么“热”,“烫”得让人厌恶,“热”得让他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可不,不仅炒出了“范跑跑”,还炒出了“郭跳跳”。再这样无休止地炒下去,谁又能保证不会炒出“李逃逃”、“王蹦蹦”、“刘慌慌”、“杨狂狂”呢?谁又能保证不会有更多的媒体邀请“范跑跑”做电视“嘉宾”呢?

一起本来是非十分明确的事件,一个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人物,由于媒体的狂炒,反而成了“超男”,成了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我很怀疑,如此地炒下去,“范跑跑”搞不好会成为奥运会开幕式的“嘉宾”呢。

实事求是地讲,“范跑跑事件”不能再炒了,应该收场了。

首 先,这一事件虽有一定的炒作“价值”,却没有多大新闻价值,更别说社会价值。如果说“虎照事件”的炒作,还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证明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诚信力的话。“范跑跑事件”则纯粹是一个毫无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个体行为,它与行人看到有人被打、被抢不去制止,看到有人落水 不去抢救一样,简单地指责、议论一番就行,勿需投入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炒作、去议论、去明辨,再炒下去,再辩下去,再议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范 跑跑”还是“范跑跑”,社会还是社会,“范跑跑”不会因为炒作而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遇到地震,他仍然是第一个跑的人,甚至会因为成为“名人”,更加 “珍惜”自己的生命,跑得更快。而社会也不会因为炒作了“范跑跑”而变得更好或更坏,谭千秋老师还会救人,志愿者还会纷纷前往灾区……

第 二,无节制炒作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如果说“范跑跑事件”发生的初期,公众的判断都还处于理智、正常、有序的范围之内的话,那么,自从某媒体举 行了所谓的电视辩论,出现了“郭跳跳”之后,事件就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一部分公众因为郭松民同志不太理智的举动,产生了判断错觉,出现了判断盲区,使一 起十分容易判断的事件和一个十分容易判断的人物,变成了一个边缘事件、边缘人物,无法判断其准确性,无法明辨其是非了。也许,炒作者的炒作效果达到了,收 视率、收听率、点击率等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但社会却出现了判断盲区,公众出现了判断是非的盲区,这应当不是社会追求的结果吧?

第 三,公众已经对无休止的炒作产生了反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机构做过调查,有多少公众已经对“虎照事件”产生了反感?“虎照事件”那么具有社会意义的一起 事件,由于久久没有结果,由于一些媒体的狂炒,公众都会产生反感。那么,对于象“范跑跑”事件这样一起原本就没有多大实质性意义的事件,如此不惜代价地炒 作,公众能够一直接受、一直关注吗?公众能没有关注疲劳吗?有必要继续炒作下去吗?

所 以,笔者认为,无论是对“范跑跑事件”还是“范跑跑”的炒作,都该收场了。如果真的需要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完全可以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第一线, 那里有无数比“范跑跑事件”有价值的东西,有无数比“范跑跑有价值的人物,一样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一样可以让媒体达到提高知名度和增加收视率、收听率、点 击率的满意效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