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奥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武术未能在京奥上如期列为比赛项目,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说起中国传统体育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我有个朋友,在体院,目前在做毽球的项目,对于中国传统的毽球,俗称踢毽儿,对于武术毽球等项目的未来的奥运前景,她是有很多期许的。
别对奥林匹克做过分的文化解读
我潜心传统文化的追寻,包括现在对明朝散曲的研究,我想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我们还需要慢慢来,武术和毽球等等项目,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应该说很丰富,沉甸甸的,足够浓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奥林匹克并不是唯一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的平台,同时,奥林匹克也不可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平台,她毕竟还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她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也不会是东方文明的一个平台,所以,我们不用对奥林匹克做出超越竞技体育之外的解读,特别是有关东西方文明融合的评析。
我们对武术和毽球等项目的理解,我以为还是偏重于东方文化的解读,这些,我不想赘述了。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点,奥林匹克接纳具体的项目,是需要条件的,比如有以下基本条件:
1.只有在至少四个洲75个以上的国家开展的男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和至少在三个洲40个以上国家开展的女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才能被列为夏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2.只有在至少三个洲25个以上国家中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被列为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3.除了特殊情况下,所有的体育项目和分项在每届奥运会正式比赛之前七年都必须最后确定,所有的运动小项在奥运会开幕前四年都必须正式确定。在与相关的国际体育专项委员会和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协调后,国际奥委会可以不受这个时间限制,将运动分项或者小项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我们结合武术来对照以上的条件,我们发现,武术这三个条件一个也不具备。难以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近期是看来不可能的,在国内比较普遍,参与人数较多,但是,放眼世界,武术很难在至少四个洲75个以上的国家开展,女子项目也很难三个洲40个以上国家开展。这就如同美式橄榄球一样,武术基本上还是一个区域性的文化产物。
备战申奥,不如切实做普及
我的这个朋友在搞毽球项目,我隐隐觉得他们是在申奥,当我问到你们是不是有意申奥,她笑了,是的。我颔首,一时无语。
我们的体育过分地拘泥于奥林匹克了,我们体育建设的视野太窄了,没有必要把奥林匹克当作体育建设的唯一目标、唯一参照系,如果申奥真的成了我们体育文化建设的唯一动力,那么,这样的基础就过分功利化,过分投机性,是不牢靠的。与其现在全力推动武术申奥,倒不如做好武术项目的竞技规范化、标准化、普及化,普及的不是武术,而是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有三个基本特性:职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竞技武术运动员能不能像篮球、足球和乒乓球运动员一样,成为职业运动员;其次,竞技武术也要走向市场化。最基本的,还是竞技武术可以参照竞技体操,建立起自己完备的评分体系和项目细分。这些工作需要长期的准备,并非一日一时之功,我们是武术大国,但是竞技武术的大国吗?有人希望少林寺和尚去参加武术比赛,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表演,这未尝不可,可是,作为竞技武术,职业化运动员参与的竞技体育项目,这样做可就是很不适当了。
每当我们对武术申奥的呼声高涨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有人说,东方文化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或者说,中国的崛起应该把武术推向奥林匹克……可是,我们应当承认,不纳入武术并非轻视东方文化,申奥不成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不符合奥林匹克的规则,同时,竞技体育和国际政治还是彼此独立的,美国是超级大国,棒球不也是在伦敦奥运会上被开除出去吗?美式橄榄球不也是没有进入奥运会吗?中国要融入世界,必须放弃自己的旧有的视野,文化发展必须树立文化的目标,必须给自己时间,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投机主义,我们首先把武术转变为竞技武术,做好竞技武术的国内普及,实现职业化和市场化,然后,去做海外传播,做举办武术的国家联赛、地区联赛、洲际联赛和世界联赛,第三步,我们再去申奥。有人这个过程得需要多久啊?——为什么要定下时间限制?我们是培育一个新的竞技体育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到西,这需要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