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蹦蹦跳跳 新湘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2018-06-11 09:09:40)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二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
总课时 |
|
||||
课 |
第19课 |
共 1 课时 |
|||
教
目 |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
||||
教学重难 |
重点:如何制作纸弹簧玩具。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有特色的玩具 |
||||
教
学 |
观察探究、示范讲解、合作探究、尝试创作、评价交流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小白兔和大青蛙都能蹦乱跳,还有什么动物是蹦蹦跳跳的?
其实我们能让所有的动物、人物都蹦起来,跳起来,我们怎么去实现他们蹦蹦跳跳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蹦蹦跳跳的玩具。(出示课题)
二、观察探究“纸弹簧”的折法
1、展示制作好的小猴子和小企鹅,观察一下,它们会动的这一部分,轻轻一按就会弹起来,拉一拉还会动,很像生活中的哪样东西?
出示弹簧玩具等。引出纸弹簧。 2、纸弹簧怎么折的呀?教师展示折好的纸弹簧,拿在手上摇一摇,晃一晃。发现什么没有? 3、观察思考,了解“纸弹簧”的应用,出示2组弹簧玩具。 A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 B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的其它部位。
小结:能活动的地方就可以用纸弹簧,不同的纸弹簧适合做玩具身体的不同部位。
三、演示纸弹簧玩具的制作方法 1、选择大弹簧做身体,小弹簧做手、脚。还可以直接剪贴。 2、出示三个小丑头部请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3、示范粘贴,注意粘连要牢固; 4、小结动物.人物要用夸张简练的造型。
四、创设情境,学生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课本P39 页学习活动,折纸或用细铁丝做成小弹簧,在加以装饰,做成蹦蹦跳跳的有趣形象。 2、提出制作要求。 3、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拿出折好的纸弹簧把它装饰成弹簧玩具参加蹦跳大比拼。 |
学生自主回答。
1、学生回答:弹簧。
2、学生拿出白色纸弹簧,观察,探究学习折法。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发现了什么规律。
3、学生尝试折纸弹簧。 4、学生说说刚才折的纸弹簧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习制作的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纸弹簧玩具:设计纸弹簧;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装饰;玩具形象生动有趣、新颖独特。
每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展评(自评、互评),学生用自己的弹簧玩具表演一下。 |
||||
教 学 反 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