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案美术五年级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五年级 |
总课时 第 23 课时 |
年 月 日 |
|||
课 题 |
第8课 飞行梦工厂 |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直升飞机模型、纸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解直升飞机的外形构造基本知识和各种类型飞机的造型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制作与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与合作精神。 |
|||
教学重 难 点 |
学习直升飞机模型、纸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
|||
教 法 学 法 |
欣赏、交流、合作、制作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设问复习:飞机外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小飞机有机身、机头、机翼、机尾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用一张纸折出有四个部分的飞机模型, 二、讲授新课,观摩示范 1、讲授折纸飞机经典样式的方法步骤。 演示折法步骤。 2、布置学生试折。 3、教师巡视检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错误折法。 三、布置作业,提出创新 1、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二,用一张纸折纸飞机模型。 也可参照教材上的范例进行。要求:折叠平整、硬挺、美观。提醒学生应从飞机的头、身、翼、尾四个部分分别考虑变化。 2、教师个别指导,提示、启发。 四、学生表演,模型试飞 1、学生都折纸飞机后,教师提出飞机试飞。 2、教师宣布试飞要领和竞赛规则。 3、在教师组织下有序进行试飞比赛。控制好活动时间。 4、宣布获奖者。 五、评价展示,课堂总结 每小组组内选出两架最漂亮的模型。 |
1、学生回答。
1、吸引学生观看,引导思考:哪些是内折、外折、对折。 2、学生尝试。
1、学生自主折叠有变化的纸飞机模型。 2、尝试表现,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学生试飞自己折的纸飞机。
全班同学观摩,评比。 |
|||
教 学 反 思 |
|
|||
|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二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
总课时 第 32 课时 |
年 月 日 |
|||||
课 题 |
第22课 剪纸动物 |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
|||||
教学重难 点 |
重点:剪纸的过程 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
|||||
教 法 学 法 |
展示讲解、创作表现、评价交流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介绍交流作品 1、展示作品: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的剪彩纸作品。 2、介绍作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作品,请你把它介绍出来(创作意图及剪纸方法)。 3、比较各自的作品: 二、拓宽思路,想象创作 1、教师展示几幅用彩纸随意折叠后剪刻的作品。 2、学生实践: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45 页学习活动,抓住动物形体特征,大胆剪出动物的动态,然后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形内的纹样。 2、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四、交流评价作品 展示学生的新颖作品,教师应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全心全意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五、课后提升 试着剪一剪别的物体。 |
1、学生欣赏。 2、自我介绍作品。 3、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1、学生欣赏作品。 2、拿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对折、剪裁,可圆可方,打开剪纸,用投影仪放映。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对称图形,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这时,同学们自觉地进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动手剪刻。
展示自己的作品,互评。
课后实践。 |
|||||
教 学 反 思 |
|
|||||
|
||||||
|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二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
总课时 第 31 课时 |
年 月 日 |
||||
课 题 |
第22课 剪纸动物 |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
||||
教学重难 点 |
重点:剪纸的过程 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
||||
教 法 学 法 |
示范讲解、观察总结、自主表现、评价交流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课前延伸,了解剪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示范作品,激发兴趣 1、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些作品(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北京申奥、动物乐园等)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A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B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 三、学习实践剪纸方法 1、教师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作业要求:课本P25 页学习活动, 用厚纸做一个能立起来的漂亮相框,装上你喜欢的照片。 3、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四、总结评价 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先刻小空,再剪大空;大空可对折后再剪;锯齿可连续剪。尽量避免断开或走样)。 五、课后搜集资料,加强练习 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资料(图书、图样、网上查询、向父母请教等),自己创作设计新图案来剪刻,说出你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
学生课前预习。
1、学生欣赏。
2、并说说作品各自的特点。
3、学生听讲领会。
1、听讲、学会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样)动手剪刻。
学生自主交流。
课后学习。 |
||||
教 学 反 思 |
|
||||
|
|||||
|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二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
总课时 第 30 课时 |
年 月 日 |
||||
课 题 |
第21课 猴子上树 |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
||||
教学重难 点 |
重点:“猴子上树”的折法。 难点:进行大胆的想象表现。 |
||||
教 法 学 法 |
观察欣赏、自主探究、自主表现、欣赏评价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布置学习任务: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欣赏归纳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四、制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43 页学习活动, 制作一个猴子上树”的玩具,添画上你喜欢的内容。 2、学生制作,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欣赏评价 教师参与赏评。 |
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1、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言。
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学生动手制作装饰。
议一议,玩一玩。和同学互相交流,玩耍。 |
||||
教 学 反 思 |
|
||||
|
|||||
|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二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
总课时 第 29 课时 |
年 月 日 |
|||
课 题 |
第20课 小泥人 |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
|||
教学重难 点 |
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难点: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
|||
教 法 学 法 |
示范讲解、动手尝试、合作探究、评价交流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 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泥人图片 同学们看那,我们教室里来了群泥人朋友,猜猜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你们想不想也捏个泥人玩玩呢? 2、揭示课题《小泥人》。 二、讲解演示 1、想一想 提问:“人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的呢?” 人由头、身子、四肢这几大部分组成。 2、教师示范讲解 捏制时可用揉、捏的方法,头可以似圆非圆,人可随意夸张变形。 捏制身躯时可以整块泥捏制,也可分躯干、手、脚捏制拼接,拼接处可用牙签连接。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欣赏课本上的小泥人,提问:“这些小泥人都在做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他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攀爬,有的在踢球,还有的在钓鱼。 2、怎样让我们的小泥人也动起来呢?谁上来试试? 四、美化泥人 1、欣赏彩泥作品《西游记》《望梅止渴》《青蛙王子》)等。 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小泥人漂亮吗?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教师边小结边示范 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再运用添加、刻画的方法对人物的表情、穿戴、饰物进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复杂,面部表情要夸张、有趣。 五、制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41 页学习活动,发挥想象,用泥巴捏几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 小组展示介绍,教师点评。 |
学生欣赏,自主发表看法。
1、学生回答。
2、学生听讲,学习方法。尝试:根据人的基本结构随意的捏个小人试。
1、学生讨论回答,从他们不同的动作上看出来的。
2、学生给小泥人摆动作。
1、学生欣赏并回答。
2、学生听讲,学习制作的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各组拟定一个主题, 做出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泥人或一组小泥人,并说出理由 |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二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
总课时 第 28 课时 |
年 月 日 |
||||
课 题 |
第19课 蹦蹦跳跳 |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
||||
教学重难 点 |
重点:如何制作纸弹簧玩具。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有特色的玩具 |
||||
教 法 学 法 |
观察探究、示范讲解、合作探究、尝试创作、评价交流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小白兔和大青蛙都能蹦乱跳,还有什么动物是蹦蹦跳跳的? 其实我们能让所有的动物、人物都蹦起来,跳起来,我们怎么去实现他们蹦蹦跳跳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蹦蹦跳跳的玩具。(出示课题) 二、观察探究“纸弹簧”的折法 1、展示制作好的小猴子和小企鹅,观察一下,它们会动的这一部分,轻轻一按就会弹起来,拉一拉还会动,很像生活中的哪样东西? 出示弹簧玩具等。引出纸弹簧。 2、纸弹簧怎么折的呀?教师展示折好的纸弹簧,拿在手上摇一摇,晃一晃。发现什么没有? 3、观察思考,了解“纸弹簧”的应用,出示2组弹簧玩具。 A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 B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的其它部位。 小结:能活动的地方就可以用纸弹簧,不同的纸弹簧适合做玩具身体的不同部位。 三、演示纸弹簧玩具的制作方法 1、选择大弹簧做身体,小弹簧做手、脚。还可以直接剪贴。 2、出示三个小丑头部请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3、示范粘贴,注意粘连要牢固; 4、小结动物.人物要用夸张简练的造型。 四、创设情境,学生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课本P39 页学习活动,折纸或用细铁丝做成小弹簧,在加以装饰,做成蹦蹦跳跳的有趣形象。 2、提出制作要求。 3、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拿出折好的纸弹簧把它装饰成弹簧玩具参加蹦跳大比拼。 |
学生自主回答。
1、学生回答:弹簧。
2、学生拿出白色纸弹簧,观察,探究学习折法。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发现了什么规律。 3、学生尝试折纸弹簧。 4、学生说说刚才折的纸弹簧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习制作的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纸弹簧玩具:设计纸弹簧;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装饰;玩具形象生动有趣、新颖独特。
每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展评(自评、互评),学生用自己的弹簧玩具表演一下。 |
||||
教 学 反 思 |
|
||||
|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二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
总课时 第 27课时 |
年 月 日 |
||||
课 题 |
第18课 听听 画画 |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点、线、面来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
||||
教学重难 点 |
重点: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通过听歌曲把 自己的感受画用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出来。 难点: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 |
||||
教 法 学 法 |
激趣导入、观察比较、合作探究、自我创作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听听画画》。 二、初步感知 1、听音乐《小小的船》,谈感受。 出示抽象画《小小的船》,引发学生思考 2、表现声音小游戏。引导学生发现用“点” 能画出短暂、急促的声音 3、引导学生用“线”或“面”画出声音持续时间长、连续、反复循环的声音。 三、探求新知 “小小指挥家” 1、出示线条画作品《火车开啦》,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画面里的作用。 2、小结: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线条来表现。节奏快的音乐,画面色彩鲜艳、丰富,线条起伏大;再次出示抽象画《小小的船》,音乐节奏慢的画面色彩柔和,线条起伏小。 3、师介绍色彩知识。 四、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37页学习活动,听一听乐曲,唱一唱歌儿,把你的感受画下来。 2、学生制作,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课堂拓展 大屏播放抽象画作品。 |
举手示意
1、边听边思考:歌词里面唱到了什么?你想在画纸上画些什么? 2、听声音,模仿发出声音,配上动作或手势。 3、选择与歌曲旋律相符合的图画。
听《火车开了》,挥舞彩带,分享表演感受。
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尝试创作,自主表现。
欣赏感知。 |
||||
教 学 反 思 |
|
||||
|
标签:
教学设计美术二年级下册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
总课时 第 26 课时 |
年 月 日 |
||||
课 题 |
第17课 影子大王 |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开展“影子”探秘。(认识形态变化);想象完整形态,充分表现个性;欣赏评价,从中获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发展对形于色的想象力。 |
||||
教学重 难 点 |
重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捉影”活动,认识理解形态的变化。 难点:指导学生依形想象并绘画成图。 |
||||
教 法 学 法 |
示范讲解、合作探究、自主创作、评价交流 |
||||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展示回顾 1、展示上节课优秀的学生作业,教师讲评画面好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 2、回顾“影子大王”的创作过程。 二、演示示范 1、观察影子的变化。 归纳影子的特点。 2、演示示范创作“影子大王”的过程 教师以一个主题为例,讲解演示制作的过程。 三、 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35 页学习活动,画画人物的影子轮廓,看看想想,添画成一幅有趣的画并命名。 2、学生制作,教师随堂巡视指导。指导构图,修改完善。 四、欣赏评价 教师点评。
|
1、学生自主发言。 2、学生复习回答。
1、学生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变化及影子的特点。 2、学生听讲领会,学习绘画的方法。
根据所学内容及作业要求进行创作
学生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
||||
教 学 反 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