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生文
杨生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298
  • 关注人气: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教案

美术

五年级

新湘版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五年级

总课时   第 23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8课  飞行梦工厂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直升飞机模型、纸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解直升飞机的外形构造基本知识和各种类型飞机的造型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制作与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

难  点

学习直升飞机模型、纸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教  法

学  法

欣赏、交流、合作、制作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设问复习:飞机外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小飞机有机身、机头、机翼、机尾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用一张纸折出有四个部分的飞机模型,

二、讲授新课,观摩示范

1、讲授折纸飞机经典样式的方法步骤。

演示折法步骤。

2、布置学生试折。

3、教师巡视检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错误折法。

三、布置作业,提出创新

1、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二,用一张纸折纸飞机模型。

也可参照教材上的范例进行。要求:折叠平整、硬挺、美观。提醒学生应从飞机的头、身、翼、尾四个部分分别考虑变化。

2、教师个别指导,提示、启发。

四、学生表演,模型试飞

1、学生都折纸飞机后,教师提出飞机试飞。

2、教师宣布试飞要领和竞赛规则。

3、在教师组织下有序进行试飞比赛。控制好活动时间。

4、宣布获奖者。

五、评价展示,课堂总结

每小组组内选出两架最漂亮的模型。

  

1、学生回答。

 

 

 

 

1、吸引学生观看,引导思考:哪些是内折、外折、对折。

2、学生尝试。

 

1、学生自主折叠有变化的纸飞机模型。

2、尝试表现,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学生试飞自己折的纸飞机。

 

 

全班同学观摩,评比。

教 学

反 思

 

 

阅读    收藏 
标签:

教学设计

美术

二年级下册

新湘版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总课时   第 32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22课  剪纸动物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  点

重点:剪纸的过程 

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教  法

学  法

展示讲解、创作表现、评价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介绍交流作品 

1、展示作品: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的剪彩纸作品。

2、介绍作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作品,请你把它介绍出来(创作意图及剪纸方法)。 

3、比较各自的作品: 

二、拓宽思路,想象创作 

1、教师展示几幅用彩纸随意折叠后剪刻的作品。 

2、学生实践: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45 页学习活动,抓住动物形体特征,大胆剪出动物的动态,然后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形内的纹样。

2、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四、交流评价作品 

展示学生的新颖作品,教师应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全心全意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五、课后提升 

试着剪一剪别的物体。

 

1、学生欣赏。

   2、自我介绍作品。

3、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1、学生欣赏作品。

2、拿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对折、剪裁,可圆可方,打开剪纸,用投影仪放映。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对称图形,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这时,同学们自觉地进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动手剪刻。

 

 

 


展示自己的作品,互评。

 

 

 

课后实践。

教 学

反 思

 

 

 

阅读    收藏 
标签:

教学设计

美术

二年级下册

新湘版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总课时   第 31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22课  剪纸动物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  点

重点:剪纸的过程 

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教  法

学  法

示范讲解、观察总结、自主表现、评价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课前延伸,了解剪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示范作品,激发兴趣

1、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些作品(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北京申奥、动物乐园等)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A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B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 

三、学习实践剪纸方法 

1、教师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作业要求:课本P25 页学习活动, 用厚纸做一个能立起来的漂亮相框,装上你喜欢的照片。

3、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四、总结评价

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先刻小空,再剪大空;大空可对折后再剪;锯齿可连续剪。尽量避免断开或走样)。 

五、课后搜集资料,加强练习 

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资料(图书、图样、网上查询、向父母请教等),自己创作设计新图案来剪刻,说出你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学生课前预习。

 

  1、学生欣赏。


2、并说说作品各自的特点。


3、学生听讲领会。

 

 



1、听讲、学会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样)动手剪刻。

 



学生自主交流。

 

 


   课后学习。

教 学

反 思

 

 

 

阅读    收藏 
标签:

教学设计

美术

二年级下册

新湘版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总课时   第 30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21课  猴子上树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  点

重点:“猴子上树”的折法。  

难点:进行大胆的想象表现。

教  法

学  法

观察欣赏、自主探究、自主表现、欣赏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布置学习任务: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欣赏归纳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四、制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43 页学习活动, 制作一个猴子上树”的玩具,添画上你喜欢的内容。

2、学生制作,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欣赏评价 

教师参与赏评。

 

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1、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言。

 


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学生动手制作装饰。 

 


 

议一议,玩一玩。和同学互相交流,玩耍。

教 学

反 思

 

 

 

阅读    收藏 
标签:

教学设计

美术

二年级下册

新湘版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总课时   第 29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20课  小泥人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难  点

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难点: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  法

学  法

示范讲解、动手尝试、合作探究、评价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 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泥人图片 

同学们看那,我们教室里来了群泥人朋友,猜猜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你们想不想也捏个泥人玩玩呢? 

2、揭示课题《小泥人》。 

二、讲解演示 

1、想一想 提问:“人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的呢?” 

 人由头、身子、四肢这几大部分组成。

2、教师示范讲解

 捏制时可用揉、捏的方法,头可以似圆非圆,人可随意夸张变形。 

 捏制身躯时可以整块泥捏制,也可分躯干、手、脚捏制拼接,拼接处可用牙签连接。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欣赏课本上的小泥人,提问:“这些小泥人都在做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他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攀爬,有的在踢球,还有的在钓鱼。 

2、怎样让我们的小泥人也动起来呢?谁上来试试? 

四、美化泥人 

1、欣赏彩泥作品《西游记》《望梅止渴》《青蛙王子》)等。

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小泥人漂亮吗?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教师边小结边示范  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再运用添加、刻画的方法对人物的表情、穿戴、饰物进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复杂,面部表情要夸张、有趣。

五、制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41 页学习活动,发挥想象,用泥巴捏几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 

小组展示介绍,教师点评。 

 

 

学生欣赏,自主发表看法。

 

 

 


1、学生回答。

 

2、学生听讲,学习方法。尝试:根据人的基本结构随意的捏个小人试。

 

 



1、学生讨论回答,从他们不同的动作上看出来的。

 

2、学生给小泥人摆动作。


 


1、学生欣赏并回答。

 

2、学生听讲,学习制作的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各组拟定一个主题, 做出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泥人或一组小泥人,并说出理由 

阅读    收藏 
标签:

教学设计

美术

二年级下册

新湘版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总课时   第 28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19课  蹦蹦跳跳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教学重难  点

重点:如何制作纸弹簧玩具。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有特色的玩具  

教  法

学  法

观察探究、示范讲解、合作探究、尝试创作、评价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小白兔和大青蛙都能蹦乱跳,还有什么动物是蹦蹦跳跳的? 其实我们能让所有的动物、人物都蹦起来,跳起来,我们怎么去实现他们蹦蹦跳跳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蹦蹦跳跳的玩具。(出示课题)  

二、观察探究“纸弹簧”的折法 

1、展示制作好的小猴子和小企鹅,观察一下,它们会动的这一部分,轻轻一按就会弹起来,拉一拉还会动,很像生活中的哪样东西? 出示弹簧玩具等。引出纸弹簧。 

2、纸弹簧怎么折的呀?教师展示折好的纸弹簧,拿在手上摇一摇,晃一晃。发现什么没有?

3、观察思考,了解“纸弹簧”的应用,出示2组弹簧玩具。

A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

B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的其它部位。

小结:能活动的地方就可以用纸弹簧,不同的纸弹簧适合做玩具身体的不同部位。 

三、演示纸弹簧玩具的制作方法 

1、选择大弹簧做身体,小弹簧做手、脚。还可以直接剪贴。

2、出示三个小丑头部请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3、示范粘贴,注意粘连要牢固;

4、小结动物.人物要用夸张简练的造型。

四、创设情境,学生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课本P39 页学习活动,折纸或用细铁丝做成小弹簧,在加以装饰,做成蹦蹦跳跳的有趣形象。

2、提出制作要求。

3、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拿出折好的纸弹簧把它装饰成弹簧玩具参加蹦跳大比拼。

 

学生自主回答。

 

 

 

 

1、学生回答:弹簧。

 

2、学生拿出白色纸弹簧,观察,探究学习折法。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发现了什么规律。

3、学生尝试折纸弹簧。 

4、学生说说刚才折的纸弹簧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习制作的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纸弹簧玩具:设计纸弹簧;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装饰;玩具形象生动有趣、新颖独特。


 

每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展评(自评、互评),学生用自己的弹簧玩具表演一下。

教 学

反 思

 

 

阅读    收藏 
标签:

教学设计

美术

二年级下册

新湘版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总课时   第 27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18课  听听 画画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点、线、面来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教学重难  点

重点: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通过听歌曲把 自己的感受画用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出来。 

难点: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

教  法

学  法

激趣导入、观察比较、合作探究、自我创作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听听画画》。

二、初步感知

1、听音乐《小小的船》,谈感受。  

出示抽象画《小小的船》,引发学生思考

2、表现声音小游戏。引导学生发现用“点” 能画出短暂、急促的声音

3、引导学生用“线”或“面”画出声音持续时间长、连续、反复循环的声音。

三、探求新知  

“小小指挥家”

1、出示线条画作品《火车开啦》,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画面里的作用。 

2、小结: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线条来表现。节奏快的音乐,画面色彩鲜艳、丰富,线条起伏大;再次出示抽象画《小小的船》,音乐节奏慢的画面色彩柔和,线条起伏小。 

3、师介绍色彩知识。

四、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37页学习活动,听一听乐曲,唱一唱歌儿,把你的感受画下来。

2、学生制作,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课堂拓展     

大屏播放抽象画作品。

 

 举手示意

 

1、边听边思考:歌词里面唱到了什么?你想在画纸上画些什么?

2、听声音,模仿发出声音,配上动作或手势。

3、选择与歌曲旋律相符合的图画。

 




听《火车开了》,挥舞彩带,分享表演感受。

 

 


 

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尝试创作,自主表现。

 

      

    欣赏感知。

教 学

反 思

 

 

阅读    收藏 
标签:

教学设计

美术

二年级下册

新湘版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二年级

总课时  26 课时

            

 

17  影子大王

2 课时 2 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开展“影子”探秘。(认识形态变化);想象完整形态,充分表现个性;欣赏评价,从中获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发展对形于色的想象力。

教学重

难  点

重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捉影”活动,认识理解形态的变化。 

难点:指导学生依形想象并绘画成图。

 

 

示范讲解、合作探究、自主创作、评价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展示回顾 

1、展示上节课优秀的学生作业,教师讲评画面好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

2、回顾“影子大王”的创作过程。

二、演示示范

1、观察影子的变化。

归纳影子的特点。

2、演示示范创作“影子大王”的过程

教师以一个主题为例,讲解演示制作的过程。 

三、 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35 页学习活动,画画人物的影子轮廓,看看想想,添画成一幅有趣的画并命名。

2、学生制作,教师随堂巡视指导。指导构图,修改完善。 

四、欣赏评价 

教师点评。

 

 

1、学生自主发言。

2、学生复习回答。

 

 

1、学生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变化及影子的特点。

2学生听讲领会,学习绘画的方法。


 

根据所学内容及作业要求进行创作 

 

 

   学生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教 学

反 思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