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劳动最光荣(第3课时) 新湘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016-08-12 13:57:41)
标签:
美术教案六年级新湘版 |
分类: 教学设计--湘版六年级 |
总课时 |
|
|||
课 |
第11课 |
共 3
课时 |
||
教
目 |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人物速写中人体基本结构以及体块运动的规律。初步尝试人物劳动动态组合的速写表现要领、形式、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我们爱劳动”能力。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
|||
教学重
难 |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
|||
教法学法 |
欣赏、探讨、交流、表现 |
|||
|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
|||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 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 1、欣赏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①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②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③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 2、欣赏作品师作品《铜生产合作社》、《你追我赶》。 教师帮助解读作品。 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三、学生作品欣赏 1、展现其他学生作品:①、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②、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③、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2、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四、创作表现 作业要求: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或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
学生自评作业。
1、分小组欣赏作品,交流讨论,各组推荐人员回答问题。
2、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
分析欣赏作品,掌握速写的绘画方法步骤。
学生创作,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创作。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