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实的辩证法
(2024-03-06 17:02:08)
标签:
时评信息时代虚拟经济财富效应双剑合璧 |
虚 与 实 的 辩 证 法
在传统观念中,“虚”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待人不真诚被叫做虚伪、虚情假意,没有实力被叫做空虚、虚张声势,不诚实又想哗众取宠被叫做故弄玄虚、弄虚作假,徒有形式不起作用被称为虚浮、形同虚设,如此等等。
然而,“虚”并不是没有一点意义,只能与不好挂钩。比如虚心就是一种好的品质与态度。韩愈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自高自大、见识短浅的人,才不懂虚心、谦逊,整日生活在自欺欺人的虚妄中。所以,我们不能对“虚”抱有成见。
事实上,当今的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场“虚”与“实”的争奇斗艳。如今已经迈入“信息时代,”不仅“时间就是金钱,”“信息”这种空悠悠的东西,有时那是可以“抵万金”的。笔者已在互联网上多次看到,某人发现某地紧缺某物,或是预见到不久之后某物将会大涨价,于是及时组织货源,很快就大赚一笔。可见信息确实是有价值的。以金融机构为依托、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经济”,正是借助“信息时代”激流勇进、蓬勃发展起来的。
“虚拟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实体经济越向前发展,越需要“虚拟经济”帮忙;“虚拟经济”不仅可以提供帮助,甚至可以说,如今已经经常性地走在前面,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手段、充当引擎。
虚拟经济并不是产生于信息时代的。比如,银行和股市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定型之前就出现了。只不过,那时的银行、股票交易市场、证券公司等,零星分散、不成系统(或曰系统性很不完善),其作用和性能与现在的不在一个档次。就是那样,也能使人深刻认识,虚拟经济其实具有不“虚”的一面:它的存在是现实的需要,它不直接参与生产,却能为生产提供必要的指导,如市场动态、资源状况、人财物力供求前境等;实体经济企业切不能“埋头生产”,没有虚拟经济部门相助,势必危机四伏、步履维艰;唯有懂得与虚拟经济部门密切联系、发展关系的实体企业,才有可能摆脱困境、顺利成长、加快发展。如今完全可以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笔者刚从互联网文章《中美企业平均寿命的对比分析》获悉:“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有58年。”这无疑说明了虚拟经济的重要性。正因我国的虚拟经济不够发达,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才作为一大重要原因,限制了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当然,也是由于有很多中国企业对虚拟经济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对互联网信息不会查找和不会运用密切相关,因而像“坎井之蛙”似的被困着、丧失前程。
对实体经济企业来说,普遍的困难是生产营运资金短缺。企业建起来,首先要花费一大笔资金形成固定资产,如买地皮修厂房配设备等。其次,则要备足流动资金,如准备资金采购原燃材料等。一个企业难以维持下去,经常是因为流动资金不够用。因为,产品生产出来,一般都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卖出去;于是,第二批产品的材料购置费就不能等第一批产品卖出后的回款,而是要另外拿钱去买。于是,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营运,至少需要准备有多余的钱。经常的情况是,第二批产品生产出来后,第一批产品才能陆续回款。而不少企业没有多余的钱,不具备不用回款就采购第二批原燃材料的实力。于是,有些企业为了维持生产不间断、不白白地给职工发工资,就想方设法“找米下锅,”不惜靠借贷过日子,不惜找寻利息率较高的资金来源,这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其一,倘若市场变化、产品不能顺利销售,势必延误资金变现;其二,就算产品顺利售出、货款却有可能迟迟不能回笼,也将延误流动资金的替补;其三,行业内部竞争激烈,有可能导致产品被迫削价,致使流动资金减少、捉襟见肘;其四,有的企业一盘算、眼见有钱可赚,不惜去借高利贷,一旦回款出问题,那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陷入极大的困境;其五,如今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企业要能顺利发展就需要“走一步看三步,”懂行并有预见,不然就只有落后挨打,惨遭市场淘汰。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而破产倒闭的。
这就告诉人们,眼下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是要提高企业素质,尤其是提高主事人的素质。鼓励创业、加快发展很重要,却不能鼓励盲目地创业与发展。对企业主事人来说,所谓的懂行,一是指要懂得本行业的生产经营及其原理、知晓各种注意事项等;二是指要懂得利用与本企业相关的虚拟经济部门的运行原理,靠虚拟经济获取信息、把握行业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引进人才、实现企业的设备更新升级;三是指要敢于打破成见,使实体经济与相关的虚拟经济建立更紧密的关系,甚至融为一体。比如,有的企业大力拓展网上营销,把企业的命运与互联网捆在一起,效果显见;有的企业与网络公司实行资产重组,更有利于生存发展。
由此可见,“虚”与“实”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也要注意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将发生转化,为此要有预见性。
对实体经济来说,主要依靠生产产品、不断推出名优新特新精品赚钱。有人说,对虚拟经济来说,则是靠以钱生钱。这有一定的道理。银行靠存贷利息差,能以钱生钱;股市靠“财富效应”,也能以钱生钱。当然,对股市的管理,弄得不好将产生“负财富效应”,使绝大多数投资者愈亏愈多,以致不少人“血本无归”;管理得当则能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使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能赚钱,而且是能赚不少的钱。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在股市总的赚钱额大致等于总的亏损额,那是完全错误的。好的股市应该能使绝大多数人赚钱,同时应该能使总赚钱额远远大于总亏损额。这合乎逻辑,也是股市独具的奥妙与魅力。早在八年之前,笔者就揭示了股市的“财富效应”原理,并指出——“如果把股市比作巨大的养鸡场,那么它饲养的鸡就不是普通的鸡,而是能生金蛋的鸡。”可惜当时未能引起股市管理层的重视。于是,是把股市的“财富效应”做反了,吞噬了巨额财富(具体表现有二:尤其是在2023年度,一是股市总市值在大量新股上市的情况下不升反降、大幅度缩水;二是投资者亏损总额远远超过赢利总额、大幅度增加),对经济形成不小的拖累。如今,赞成这一观点的人日益增多,相信今后的股市一定能有大的改观,从而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并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所以,若能搞好股市管理与建设,必能为国家为社会为投资者增加巨额财富,以股市之活、搞活全局。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是可以联动的。如此一来,众多企业不用再为生产营运的资金来源发愁,企业寿命则可以大幅度延长;国家和企业,将拥有足够的资金用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市场活跃促使供求两旺,GDP势必以较大的幅度提升……应该说,中国经济的最新增长点是股市;抓住抓好这一经济增长点,无需增加多少人财物力的投入,仅仅是修改股市规则、改变指导思想、调整工作重点,就能立竿见影、获取显著成效。
银行是各经济部门的中介。若没有国家的干预,银行势必由经营活动的中介变成“万能的支配者。”有了国家的正确指导,银行则能正确发挥“中介”作用,成为众多企业的“主心骨。”股市呢?在正确恰当的国家政策指引下,完全可以变成重要的财富增生之地,新质生产力的催生创造之源;十分有利于高明的主事人,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恰当结合起来,将生产与科研统筹考虑,使得“双剑合璧。”
所以,说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手段、充当引擎”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切不能因此头脑发热,像美国那样过度“务虚、”过度依赖虚拟经济求发展。因为,实体经济毕竟是基础,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单独存在与发展;“务虚”过了头,也势必对实体经济造成危害,拖累整体经济发展。对“虚”过于重视,忽视了“实,”势必要受经济规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