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叶嘉莹说韦应物的诗-1

(2017-03-04 14:41:51)
标签:

唐诗

韦应物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分类: 听叶嘉莹先生讲唐诗

0:00:00-1:56:25

因为唐代的诗人是很多,一般讲唐诗的人,习惯上分成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诗人:杜审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写边塞诗的高岑:高适,岑参。

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韦应物、韩退之(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

我们已经把盛唐的高峰度过了,现在我们再看别的诗,我个人有一个感觉,就想到元微之、元稹的两句诗:

《离思五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微之这首诗,本来写他的爱情,

历史上相传,《西厢记》张生、崔莺莺的故事,是元微之本身的一个经历《会真记》。

他已经认识一个最好的女子了,再看别的女子好像都是颜色如土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于《孟子·尽心上》:

观乎沧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游学,

你已经经历过最好的了,

我们已经把盛唐的高峰度过了,我们看过了李白,看过了杜甫,这样的开阔,这样的飞扬,这样的深厚,这样的沉重,这样的诗我们都看过了。现在我们再看别人的诗,味道好像就不够了。可是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成就,而且我特别要提出来韦柳两个人来讲一下,是因为中国常常把王、孟、韦、柳四家,都把他们算作是写大自然的、写山水和田园的诗人。但事实上,每个人跟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我们在讲王维跟孟浩然的时候已经做过比较。

王维在写景物的时候,常常是写景物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禅理而不是感情,

孟浩然的诗里边常常是表示有一种兴发,有一种感动。

王维《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一个安静的、一个大自然的环境,当你内心也是这样的平静、这样的空闲的时候,你忽然间听到飒飒的雨声,你忽然间看到在阴暗的天空,一个白色的鸟飞翔一圈飞起来了。声音的一动,颜色的一动,就是这种一动之间,让你的心随着有一动,这个动不分善恶,不分喜怒。我们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性;喜怒哀乐既然发谓之情。你本身有一个能感的本性,可是没有形成很强烈的、很明显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就是这样一动念之间,你的心没有死去,但是你的心没有喜怒哀乐这些有形感情的限制,这么一动念之间的这样一种意境。这是王维表现得最好,很少有诗人能表现出这样的意境。

孟浩然的诗常常结合他自己的感发和感动的。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树叶的黄落,大雁的南飞,寒冷的西北风吹过来,江边上是这样的寒冷。他所写的景物之中,有他一份寂寞的、生命失落的、落空的、不得意的,这种悲哀和感情在里边。

他们两个人,其实是不一样的。

在王维、孟浩然之前,

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两个人的诗也是不同的。

谢灵运:以山水景物为主,刻画形貌。

《文心雕龙》:钻貌草木之中,写的都是外表的形貌。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蘋萍泛沉深,萍,水面漂浮的萍草,

水很深,蘋草不是沉下去的,漂浮在水面上。

菰:菰米,蒲:芦苇这一类的植物,冒:钻出水面,从清浅的水面冒出来。

岩下云方合:山岩底下有白云缭绕,云彩都聚在一起。

花上露犹泫:花上有露水珠,泫:有水滴的这种样子。

他写的都是刻画形貌。

虽然都是写山水、田园,

孟浩然是已经结合了感情了,而谢灵运写景就是写景,他写的景都是眼睛所看见的外表,是它的形状,是它的外貌,而没有结合上感情。

大谢是把感情跟景物分开来写。写一段景物,最后写一段感情和哲理。

王维:写景物也不露感情,可是跟大谢不同,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有一种动态,有一种活动,不是一个死板的外表。

在活动之中,表现了他的心的动。

大谢:眼的观。

你一定要注意到,都是写山水自然,他们所写的是不一样的:

孟浩然是结合了感情来写的,

大谢:不直接写感情,把景物分开,后边写哲理,哲理常常用典故,

《登永嘉绿嶂山》: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蛊”、“履”是《易经》的蛊卦、履卦,履卦第二爻所赞美的,你这个人要贞静,这样的话对你是好的,是一个哲理,是理性上的说理。

大谢基本上是不把他的感情表现出来,景物就是眼观,不直接写情,写哲理,用典故来写哲理。

13:30

我们中国的诗歌,注重感发,诗应该是抒情的:言情

大谢诗有什么好?大谢诗就是不写感情,他把景物的刻画写得这么复杂,把哲理写得比较艰深,在复杂艰深之中,传达出来的一种力量。

中国诗很难真的欣赏它,你要一层一层的深进去,

是传达他自己的挣扎:

谢灵运本来是南朝东晋的世家:曾祖一辈的、祖父一辈的谢安、谢玄都是东晋出将入相的人物。

东晋被刘(裕)宋给篡夺了,灭亡了,而谢灵运这个人自己是非常骄傲、自命不凡的,他在这种复杂的政治之中,不甘心寂寞,一出来就想要插手到政治里边去,可是当时的政局不允许他这样做,他在矛盾挣扎之中,把他的感情尽量要转移,尽量要压抑,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复杂的情况。所以他的力量,他的好处,正是在不直接传达之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很少有人能够欣赏谢灵运诗的好处。因为他不是直接给我们感动,你要透过他的复杂,要透过他的艰深,然后体会他一种在政治矛盾之中的挣扎、不得已的、勉强把自己压下去,要想把自己所有的政治上的野心,还不是说政治上的理想。不甘于被人家压下去的这种挣扎,所以谢灵运终于最后被逼得造反了,被逼得斩首了。这是他的背景,所以他写出这样的诗来。

跟王维是不一样的,跟孟浩然也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写山水跟田园。

16:25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更不一样了。

在讲辛弃疾词的时候,我们说中国最好的诗人,都是用他们的生命来写他们的诗篇,都是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他们的诗篇的。

用生命来写作,用生活来实践的。

陶渊明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可是他生在东晋的乱世,理想得不到实践。一般说起来,世界上有的人是勇于进的,有些人是勇于退的。勇于退的人不是说他没有进过,只是他进的时候碰到一些挫折,认识这个环境(无法改变),他没有那种不顾一切地向前冲的这种精神和勇气,

由“进”而不得,才转成 “退”的。

而且陶渊明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份关爱,

你不要看他隐居,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对于世界,对于整个的人世,有一份关爱。

陶渊明的诗里边,写他对于田夫野老的感情、儿童稚子的感情,那是一份天性。不是说因为他是我的亲人,我才爱他的。

天性有没有一种仁厚之心,你对大自然的凡是可爱的东西,你是不是都爱。

陶渊明本性、天性上一份仁厚的心,对于田夫野老那种真淳的、质朴的:

田夫野老跟儿童稚子之可爱,就因为他们是真淳的、质朴的,他们没有机诈、没有奸巧、没有邪恶,所以是可爱的。

他所写的诗,就是在写自然山水之中,都表现了这一种仁厚的、天性的爱心。

P5/20:25

《时运》: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他写一个春天的,天晴气朗的一个美好的早晨,穿上春天的衣服,到东边的郊外去看大自然的景物。

山涤余霭:

涤:洗净,

山像水洗过的一样,把所有残留的烟雾都消除了,山上好像是刚洗过的那么晴朗。雨过天晴,云雾都散开了。

宇暧微霄:

宇是天空,暧是朦胧不清的。

有蒙蒙的、一层非常淡薄的白云

有风自南:有一阵好风,春天的风、东南的风,

翼彼新苗:吹动了,田里边刚长出来春天很鲜嫩的秧苗。

翼:是被风吹动的样子,好像小鸟张开翅膀在那样飞。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所以陶渊明所写的那种山水田园之中,那种自然景物,是代表他一份仁人的、仁者的一份爱心,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关怀,

跟孟浩然还不一样,孟浩然的感情是自己一个人的悲慨,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山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是我,我的悲哀。

陶渊明不是,陶渊明是那一份仁者之心,对万物的喜爱和关怀。

陶渊明诗的好处不止在这里,也是表现一份哲理,但是他不是像谢灵运:外在的哲理,外来的哲理。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易经》履卦第二爻说一个人应该贞静,

整个六个叫一卦,每一个是一爻。

这是外来的,《易经》上这样说,《易经》上说了这样的道理。

陶渊明所写的哲理不是外来的,是内发的,我自己对人生体会的哲理,

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是我自己对于人生体会出来的哲理,

现在你已经分别了:王跟孟是不同的,陶跟谢是不同的,陶谢跟王孟也是不同的。他们都是写山水田园,都算作写自然的诗人,可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韦应物跟柳宗元也算是唐朝里边写山水田园、大自然的诗人,他们有怎么样呢?

主题中心思想:我们把整个中国的写自然山水田园诗做一个总体的归纳的回顾。

韦应物:

每个人他之形成他自己不同的风格,当然与每个人的天性是有关系的,与每个人的经历也是有关系的。

谢灵运以他的世家,以他的富贵,以他的豪奢,而经过了朝代的改变,从贵族,现在沦落,要在他手下当年最微贱的一个人的手下作臣子,他当然不甘心,而且他是一个有野心不甘心寂寞的人,所以写出他那样复杂的艰深的诗来。

陶渊明本性上就是信任自己的真淳、任真:不管世界上怎么样,别人说我好说我坏都没有关系,我所信赖的是我自己本性的一份纯真,所以他说我虽然是饥寒交迫,可是“违己交病”,你让我做一个出卖自己的人,我就觉得满身都是病,“交病”者极言病之多,我觉得比生病还难过,我宁可挨饿、我宁可去种田,你要让我违背了本性,比什么都痛苦,所以他是有这样的一个天性,他才写出他那样的诗歌来。

现在我们就回到韦应物了:

韦应物的祖先,韦家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贵族的世家,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极言其近,他们的家族都是很高贵的家族。

杜如晦、韦待价,

仕宦是没有保障的,看看各朝代的历史,有多少做官做到宰相的人,最后都不得善终

韦待价,武后时做过宰相,后来也是被迁贬了

文宗宰相:王涯,满门都斩首了。

宦海波澜,旦夕之间政局就可以改变。

很多旁支远族就都衰落了。

陶渊明:长沙公陶侃的后代,可是,他不是沦落了吗?

谢灵运倒是谢玄跟谢安的后代,他不是被斩首了?这是不可保持的。

虽然韦应物生下来,家世衰落了,毕竟是世家,

世家-资格-选充侍卫。

清朝词人纳兰成德,父亲明珠。

韦应物的出生:玄宗开元年间(约737-792),开元后期、十四五岁选充玄宗的侍卫。

天宝年间,玄宗出奔幸蜀,长安就沦陷了。

这些当年做侍卫的人,就都流落了。

《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36:55

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你学诗学得晚,跟你从小就吟诗念诗,学出来,你都可以写出好的诗来,你二三十岁再学,也可以写出好的诗来。

中间有一点不同:

真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天下事情就是如此发生的。

你从小就学念诗的话,你的学习是跟你的生命一起成长的,它跟你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你从小就是吟诗,就是读诗,你作出诗来,那种感发,是更自然的,它是跟你生命在一起的。我们说不假思索,出口成章。你的诗不是想出来的,是它自己流出来的。这个绝对不同。你一开口就是诗,你从小诗歌跟你的生命一起长成。

中国的吟诗,有三千年以上的传统,从周朝小孩子入学就要背诗,

日本,八九岁就要背一百首日本诗。

《周礼》记载:学诗“兴、道、讽、诵、言、语”,

王国维《殷周制度考》

纣王无道,武王革命。

《易经》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孟子: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中国有这么一个绵长的吟诗、背诵的传统,从小四五岁就开始背诗的话,那个诗歌的平仄的声律,声调,就跟你的生命的成长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你才可以不假思索,出口成章。你的诗歌所写出来的是富于自然的感发。

韦应物小的时候没有学诗,没有读书,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五言诗比七言诗好

古体的诗比近体的诗好

他的诗的好处,比较上你是要透过一种思索才能够体会的。

他是从自然感发出来的,我们要从自然感发来欣赏它,他自己就是用思索写出来的,我们就要用思索去寻求它。韦应物后来才学诗,他一切都是有意。不像小时候,黑白是非好坏善恶都不知道,反正你就这么背了,你也就这样养成了,可是你已经长大了,什么都是有意,学习也是有意的,写作也是有意的,他有意学陶,他有意学谢,他既学陶,也学谢,他所写的山水田园的自然诗里边,就有一类诗是像谢灵运的作品,有一类诗是像陶渊明的作品,可是既不同于谢灵运,也不同于陶渊明,因为他的经历跟他们不同,那以后我们就要拿他的诗来做证明,现在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


 

 

根据

 

听叶嘉莹说韦应物的诗-1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及所附光盘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