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叶嘉莹先生讲韦应物的诗-1-2

(2017-03-04 14:51:00)
标签: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唐诗

韦应物

分类: 听叶嘉莹先生讲唐诗

P5/20:25

《时运》: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他写一个春天的,天晴气朗的一个美好的早晨,穿上春天的衣服,到东边的郊外去看大自然的景物。

山涤余霭:

涤:洗净,

山像水洗过的一样,把所有残留的烟雾都消除了,山上好像是刚洗过的那么晴朗。雨过天晴,云雾都散开了。

宇暧微霄:

宇是天空,暧是朦胧不清的。

有蒙蒙的、一层非常淡薄的白云

有风自南:有一阵好风,春天的风、东南的风,

翼彼新苗:吹动了,田里边刚长出来春天很鲜嫩的秧苗。

翼:是被风吹动的样子,好像小鸟张开翅膀在那样飞。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所以陶渊明所写的那种山水田园之中,那种自然景物,是代表他一份仁人的、仁者的一份爱心,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关怀,

跟孟浩然还不一样,孟浩然的感情是自己一个人的悲慨,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山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是我,我的悲哀。

陶渊明不是,陶渊明是那一份仁者之心,对万物的喜爱跟关怀。


陶渊明诗的好处不止在这里,也是表现一份哲理,但是他不是像谢灵运:外在的哲理,外来的哲理。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易经》履卦第二爻所赞美的,是说你的贞静,一个人应该贞静。

这是外来的,《易经》上这样说,《易经》上说了这样的道理。

陶渊明所写的哲理不是外来的,是内发的,我自己对人生体会的哲理,

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是我自己对于人生体会出来的哲理,


现在你已经分别了:王跟孟是不同的,陶跟谢是不同的,陶谢跟王孟也是不同的。他们都是写山水田园,都算作写自然的诗人,可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主题中心思想:我们把整个中国的写自然山水田园诗做一个总体的归纳的回顾。

 

4:22

韦应物:

每个人他之形成他自己不同的风格,当然与每个人的天性是有关系的,与每个人的经历也是有关系的。

谢灵运以他的世家,以他的富贵,以他的豪奢,而经过了朝代的改变,从贵族,现在沦落,要在他手下当年最微贱的一个人的手下作臣子,他当然不甘心,而且他是一个有野心不甘心寂寞的人,所以写出他那样复杂的艰深的诗来。

陶渊明本性上就信任自己的真淳、任真:不管世界上怎么样,别人说我好说我坏都没有关系,我所信赖的是我自己本性的一份纯真,所以他说我虽然是饥寒交迫,可是“违己交病”,你让我做一个出卖自己的人,我就觉得满身都是病,“交病”者极言病之多,我觉得比生病还难过,我宁可挨饿、我宁可去种田,你要让我违背了本性,比什么都痛苦,所以他是有这样的一个天性,他才写出他那样的诗歌来。

现在我们就回到韦应物了:

韦应物的祖先,韦家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贵族的世家,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杜如晦、韦待价。

文宗宰相:王涯。

很多旁支远族就都衰落了。


陶渊明:长沙公陶侃的后代,可是,他不是沦落了吗?

谢灵运倒是谢玄跟谢安的后代,他不是被斩首了?这是不可保持的。


世家-资格-选充侍卫。

清朝词人纳兰成德,父亲明珠。

韦应物的出生:玄宗开元年间(约737-约792),开元后期、十四五岁选充玄宗的侍卫。

天宝年间,玄宗出奔幸蜀,长安就沦陷了。

这些当年做侍卫的人,就都流落了。

 

《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36:55

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你学诗学得晚,跟你从小就吟诗念诗,学出来,你都可以写出好的诗来,你二三十岁再学,也可以写出好的诗来。

中间有一点不同:

真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天下事情就是如此发生的。

你从小就学念诗的话,你的学习是跟你的生命一起成长的,它跟你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你从小就是吟诗,就是读诗,你作出诗来,那种感发,是更自然的,它是跟你生命在一起的。我们说不假思索,出口成章。你的诗不是想出来的,是它自己流出来的。这个绝对不同。你一开口就是诗,你从小诗歌跟你的生命一起长成。

中国的吟诗,有三千年以上的传统,从周朝小孩子入学就要背诗,

日本,八九岁就要背一百首日本诗。

《周礼》记载:学诗“兴、道、讽、诵、言、语”,

王国维《殷周制度考》

纣王无道,武王革命。

《易经》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孟子: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3:00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中国有这么一个绵长的吟诗、背诵的传统,从小四五岁就开始背诗的话,那个诗歌的平仄的声律,声调,就跟你的生命的成长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你才可以不假思索,出口成章。你的诗歌所写出来的是富于自然的感发。

韦应物小的时候没有学诗,没有读书,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五言诗比七言诗好

古体的诗比近体的诗好

他的诗的好处,比较上你是要透过一种思索才能够体会的。

他是从自然感发出来的,我们要从自然感发来欣赏它,他自己就是用思索写出来的,我们就要用思索去寻求它。韦应物后来才学诗,他一切都是有意。不像小时候,黑白是非好坏善恶都不知道,反正你就这么背了,你也就这样养成了,可是你已经长大了,什么都是有意,学习也是有意的,写作也是有意的,他有意学陶,他有意学谢,他既学陶,也学谢,他所写的山水田园的自然诗里边,就有一类诗是像谢灵运的作品,有一类诗是像陶渊明的作品,可是既不同于谢灵运,也不同于陶渊明,因为他的经历跟他们不同,那以后我们

就要拿他的诗来做证明,现在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

 

 

 

根据

 

听叶嘉莹先生讲韦应物的诗-1-2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及所附光盘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