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叶嘉莹先生说李商隐诗-14-《寄远》续

(2016-08-31 12:54:56)
标签:

李商隐

寄远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唐诗

旅游

分类: 听叶嘉莹先生讲唐诗

14-P162/95515-101744

玉女投壶未肯休,

玉女:两个字,给我们的形象,天上的玉女是尊贵和美好的。

投壶:你是一直要投注的,要投的恰到好处。是一种对于圆满和完成的追求,要做得圆满,要能够完成你所做的事情。

未肯休 跟 无时已 一样,也是不肯停止的,娥的在天上的追寻是不停止的,玉女在天上的追寻也是不停止的。她们的那种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娥捣药无时已,

玉女投壶未肯休。

 

在这种的追寻之中,是

何日桑田俱变了 ,

等到哪一天才能够把我们人间的世界完全-

俱变了,“俱”是“全”,全都改变了。怎么样改变呢?

中国常常神话里边传说,人间的改变是桑田可以变成沧海,沧海可以变成桑田:以前是海,后来可以变成陆地;以前的陆地,以后也可以变成海,这个在科学上、地理上、地质学上也是真实的,沧海桑田的改变。

什么时候才能把人间世界的沧海桑田都改变了。李义山认为,现在的人间世界充满了不平和悲苦,什么时候能把这个不平和悲苦的世界完全都改变了?何日桑田俱变了,如果有那样一天,能够把不平的悲苦的世界都改变了,就 不教伊水向东流 。因为李义山是河南(沁县)人,唐朝的时候,这个地方属于怀州,后来他们家也曾经搬到郑州去,不管怀州还是郑州,总而言之是河南的地方,伊水 是河南境内的一条水。他从眼前的水写起。

 

中国的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中国的水完全都是向东流的,所以李后主说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东流的水,之不能挽回,不能改变的形象在中国的传统里边,就代表了人生的长恨之无法挽回,所以李后主才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流的水是你不能挽回的,不能改变的,李义山是要想改变它,他说如果有像天上娥那样的努力,如果有像天上的玉女那样的追寻,什么时候能够把人间真的改变?何日桑田,而且不是说只改变几个人,不是说只改变某一个地区的人,是 桑田俱变了,都改变了,

不教伊水向东流 ,就如同把那东流的流水挽回来了,就不教那个伊水再向东流了。“伊水东流”是代表不能挽回的,人生的长恨,他要“不教伊水向东流”,我不允许这种长恨的事情再在人间发生,我是希望能够做到如此。这是李义山在他的诗里边一直表现的这种追寻,要改变这个世界和人间,把这些悲苦的事情完全转变过来的这种愿望。

 

李商隐不但是怅惘哀伤,而且他是缠绵悱恻的,就是说,他的追寻是一直,

如果我们说李义山的追寻是一种耽溺。

“耽”就是说你真的被一个东西所掌握了,再也不能跳出去了,你完全沉没在这个东西里边,叫作耽。

 

你非常爱一种事物,就叫“耽爱”,就是入迷地爱。

“溺”是说你完全沉溺在其中。

 

李义山对于他的追寻,对于他追寻不得的这种怅惘的悲哀。

李义山是一直耽溺在他的追寻和怅惘之中的,他的诗一直表现他的追寻和怅惘。我常常说,我们所看到的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我们已经讲过很多人了。李白是李白的风格,杜甫是杜甫的风格。李白有飞腾的这种天才,所以他虽然是在悲苦之中,永远有他的那种天才的、不受约束的狂想,永远是要向外边跳跃出去的,他说

《上李邕》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他说,我像一只鹏鸟,在天上飞,就算是天上的风停止了,风歇的时候,我不得已要从天上降下来的时候,我“犹能簸却沧溟水”,“簸”是扬起来,我就是从天上落到海上,我能够把大海的水都掀起来。

 

杜甫他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他晚年所写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真是面对现实,他真是勇敢,他虽然是那么悲哀,但他真的有力量把他的悲哀都担荷起来。在唐朝,多少个诗人都经过了安禄山的叛乱,而真正把安禄山的叛乱反映在诗里边,反映得最深刻的是杜甫。因为他有勇气,他有这种怀抱,有这种宽大的感情,能够面对现实。而且他能够把血淋淋的现实,他不逃避,他写出来。所以杜甫很多的句子,他可以写得丑拙,写得很笨拙,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很丑,而且有的写得鲜血淋漓,并不是风花雪月漂亮的句子。因为他有这种坚强的勇气和精神,可以面对这种血淋淋的现实,把它当场写下来。

 

而李义山跟他们都不同,李义山他自己沉溺在这种追寻怅惘的哀伤之中,一生一世都没有跳出来,他没有找到真正解决的勇气或者是一个办法。

 

在中国的诗人里边,找到一个解决办法的人是陶渊明。陶渊明是很了不起的。

 

很多诗人有天才,很多的诗人有感情,很多的诗人有理想。陶渊明是一个诗人,同时有智慧的一个人。

 

-

P164/100420

怎么样看待李义山的诗?

李义山的这种怅惘和哀伤,

我以前讲别的诗人讲过,说李义山有一次写了四首《燕台》诗,有一个女孩子听到人家念他的这四首诗,就问:“谁能有此?谁能为是?”谁能有此情?谁能为此诗?

为什么他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他写下来这样的诗篇?我们从他诗的情调认识他,讲讲李商隐这个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情?怎么会写这样的诗?

 

李商隐这个人,在中国的诗人里边,是一个很不幸的诗人。杜甫我们讲他一生流离在外边,忍受了多少饥寒的痛苦,也是很不幸的,可是,杜甫还有一点点幸运,杜甫不是看过 开元全盛日 吗?

《忆昔二首》其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 ,

我亲眼看到过开元的全盛日。我们常常在讲诗,每一个诗人,他个人的心灵感情、品格的各种境界不同。没有一个诗人是能够超脱到时代以外。所以每一个诗人之形成他的风格,一定有时代的背景在里边。李太白的飞扬,杜甫的沉雄,有他们的时代背景,因为他们都是经过 开元全盛日 的。他们有一种开阔、博大的气象。这个话是非常难讲的,但是一个人一定是受他时代的影响,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到你时代的环境以外的,虽然你本身的心灵、感情的个性不同,造成的结果不一样,可是每个人都是被时代造成的,只是时代在“造”的时候,“造”出来不同的东西。如果你要是玉石,你可以经过雕琢磨炼,成为什么样的东西;如果你是钢铁,你经过磨炼,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东西。这个本质虽然不同,外边的环境给你的磨炼,环境给你的反映,一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这样比较起来,李义山就是比他们更不幸的诗人。因为李白跟杜甫还有幸看到了“开元全盛日”,可是李义山没有,李义山一生经历了六个唐朝的皇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李义山的一生经历了六个皇帝,而那个时候的唐朝,自从安史的战乱以后,唐朝就再没有完全地恢复起来,一直是向下坡路上走去的。

而且李义山的寿命比李白、杜甫更短,他只有四十几岁就死去了,李白是六十几岁才死的,杜甫是五十多岁快到六十岁的时候死的。李义山是四十多岁就死了,在他四十六七年的短短的生命之中,他经过了六个皇帝。

这六个皇帝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宪宗皇帝是被宦官所弑,

敬宗皇帝是被宦官所弑,也是被宦官杀死的。

穆宗是一个非常甘于淫乐的皇帝,在位只有四年就死去了。    

文宗皇帝的一生是受制于宦官的,

一度曾经想要有所作为,想要改变当时的环境,可是那个时候宦官的势力已经形成,非常强大,他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现实。历史上记载着唐文宗这个皇帝,有一次跟他的大臣谈话:

卿等视朕较汉献帝何如?

你们这些大臣看一看,我比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怎么样?

汉献帝是东汉末年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后来被曹魏所篡世的一个皇帝,是曾经被董卓所逼迫迁都的一个皇帝。汉献帝是最后被废立的。

 

大臣们说:

陛下是尧舜之君,奈何自比献帝?

陛下您是跟尧舜一样的皇帝,怎么能够比这个后来被废被弃的汉献帝呢?

文宗说:

献帝受制于权臣,朕受制于家奴,殆不如也。

汉献帝受控制在一个有权柄的大臣之中,他指的是曹操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说,我是受控制在家奴之中。宦官本来是在宫廷之中服务的,属于奴仆地位的人。

 

所以那个时候.国家的权柄、生杀废立的大权,都掌握在宦官手中。所以他说,我是受制于家奴,

殆:几乎,我几乎连汉献帝也不如的。    

 

文宗还曾经写过一首诗,唐朝的诗之所以很流行,是因为不只是民间写诗,皇帝也写诗。文宗写了一首诗是这样说的,

《宫中题》

辇路生春草,

上林花满枝。

凭栏何限意,

无复侍臣知。

春天来了,“辇”是皇帝的车,

杜甫《哀江头》:同辇随君侍君侧。

皇帝的车本来春天应该出去游春了,

皇帝车应该走的那条路上,长满了春草。可见文宗没有出去游春的心情,他不出去游春,不出去看花,所以他的车走的路上都长满了春草。

上林花满枝 ,

我不去看花,难道是没有花开吗?

上林苑满树的花开,只是我没有看花的心情。

 

凭高何限意 ,

“凭”是依靠,当我依靠在楼的栏杆上的时候,看到这么好的花开,而我没有赏花的心情。因为想到他自己的国家,他自己受控制的这种命运,我跟谁说?

无复侍臣知,

左右陪侍的臣仆,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的心情,这种心情我能够跟什么人说?

可是文宗这个人

不甘心受控制,他要改变。他有没有尝试改变?他尝试了,他就找了两个人,一个叫郑注,一个叫李训。

谋诛宦官,计划,要杀死掌权的那些宦官。

在后宫之中安排甲士,

报告皇帝,说后宫庭院之中,一棵石榴树上有甘露。天上降下来甘露,代表天下太平,祥瑞的这种征兆,

请皇帝带那些掌权的宦官来看石榴上的甘露。

他们是准备皇帝带这些宦官来的时候,隐藏的甲士出来就可以当场把这些宦官抓下来了。

皇帝还没有来,宦官先叫人到这里看一看,

他们是藏在一个帐幕的后面,一阵风吹起来,就露出来后面的甲士,

马上就泄露了,泄露了以后,宦官当然非常愤怒,不但把郑注杀死了,把李训杀死了,把当朝的宰相王涯杀死了,把当时比较有作为、有理想的大臣、家族,族诛,诛灭一空,这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这是李义山所亲自经过的文宗。

武宗之所以叫作武宗,凡是中国叫武宗的人,都是比较有武功的。武宗这个人是比较有武功的,可是这些有武功的皇帝,一个人常常有长处,就有缺点。有武功的人,都是有野心的人,所以汉武帝、秦始皇之类的,都追求神仙。武宗也不例外,追求神仙,他就乱吃金丹,所以他很快就死掉了。

我们下次再讲李义山不幸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