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叶嘉莹先生说李商隐诗-6-《寄远》 姮娥捣药无时已,
(2016-08-31 12:52:26)
标签:
李商隐寄远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唐诗旅游 |
分类: 听叶嘉莹先生讲唐诗 |
P161/7:05:11-7:11:10
下边第三首,同样表达他这种感情,
《寄远》
姮娥捣药无时已,
玉女投壶未肯休。
何日桑田俱变了,
不教伊水向东流。
“姬娥捣药无时已”跟“玉女投壶未肯休”的这两个image-意象和形象与我们第一首“青女丁宁结夜霜,羲和辛苦送朝阳”是很接近、很相似的两个形象,都是用神话写一种追寻的。
姮娥捣药无时已
“姮娥”是天上月里边的女神仙嫦娥,也叫姮娥。
李义山的诗里边常常用月亮的形象。很多的诗人都喜欢用月亮的形象。我们在讲李白诗的时候也讲过,因为月亮在中国过去一直是代表一种光明的,而且它可以那样圆满的,是这样的象征。所以李义山的诗里边常常写到月亮,常常写月里边的女神仙嫦娥,或者说是姮娥,他有的时候用“嫦娥”,有的时候用“姮娥”。我说过,一个好的诗人,他是要把这种感发的力量能够传达、表现出来的,而这种传达、表现的感发一定是在言内,而不会跑到言外去。尽管他的言可以引发他所说的文字,可以引发你的感动,引发你感动的一定是(诗)的语言,没有语言,用什么东西引发你的感动?引发你的感动虽然超过他表面所说的语言之外,引起你很多的感动,引起你感动的本质,是语言,凡是最好的、最了不起的、伟大的诗人,是对于语言的质量:
每个字它有不同的“品质”,不同的“分量”,每一个字给人的质量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好的诗人、成功的诗人对于每一个字的语言的质量非常敏感。
“嫦娥”和“姮娥”给人的感受不完全相同,
“嫦娥”给我们的感觉比较普通,比较接近,
“姮娥”两个字给我们的感觉比较更高远,更尊贵。因为“嫦娥”两个字更常见。
“姮娥捣药无时已”,相传嫦娥吃了长生的药,飞升到天上的月亮里面去了。他说,她在天上还一直在捣药,
“捣”是一种用力,一种辛勤努力的追求。她所捣的药是那种长生不死的药,而她对长生不死的这种追求,是“无时已”,从来没有一个时候停止过,所以“捣药”两个字代表她的追寻,“姮娥”两个字表现了她的高远和尊贵,“无时已”代表她永远的不停止的追寻。
“玉女投壶未肯休”也是中国神话上的典故,说天上的玉帝旁边有玉女,
“投壶”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游戏,“壶”是一个容器,你把“矢”,一种像箭的东西,从很远的丢过去,能不能丢中,丢到里边的人就赢了,丢不到里边的人就输了。不但民间有这种投壶的游戏,神话上传说,天上的玉帝和玉女他们也玩这种投壶的游戏。
每次这个矢如果投中到壶里,玉帝和玉女就大笑,他们一笑的时候,就发生了天上的电闪。
注解 唐诗选 李白《梁甫吟》,
有一句说“三时大笑开电光”,说的就是这个神话故事。
三时:早晨、中午、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