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李白《大鹏赋》等
(2016-06-23 10:45:28)
标签:
李白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行万里路读十本书大鹏赋 |
分类: 听叶嘉莹先生讲唐诗 |
秋来相顾尚飘蓬
李白在求仕这方面失望落空了
希望像战国的鲁仲连,楚汉之际的郦食其
以他们的游说,得到信用,建立了功业,
长揖不受赏。
求仕:曾经一度成功了,
以布衣平民,蒙受到天子的诏见,
降辇步迎,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让他做了翰林待诏。待诏就是等待皇帝的诏命,是皇帝的御用秘书,皇帝随时要写什么东西就请他去写。本来在一般人说起来,是很幸运的一个机会,可是在李白说起来,他得到这样的天子的赏识,他后来就发现,不仅不是荣耀,而且成为他的一种耻辱。
为什么缘故呢?
玄宗让他做翰林待诏的时候,玄宗的年岁已经比较大了,已经不是开元初年,精心图治,一心想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时候了。
他已经宠信了杨贵妃,
坏的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都是掌权的。
李太白在翰林做待诏,天子叫他做什么?天子问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跟政策吗?天子从来不问他的。
天子到白莲池游赏,大家作诗,要写白莲池序,把李太白叫来让他写这个。
天子在宫中听歌看舞,宫中行乐,要一些新的歌词,把李太白叫来写几首宫中行乐词。说现在沉香亭的牡丹花开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去赏牡丹花,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李太白集》)所以让李太白写了清平乐。
李太白被皇帝诏见,不是问他治国平天下的政策,让他给皇帝写这些行乐、游赏的歌词。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认为是“以倡优畜之”,畜:养活。跟养活一条狗、一只猫一样,就是给你很好的食物,养活你当作一个玩物。
这对李太白心里边,不仅不是荣耀,而且是耻辱,所以历史上传说: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杜甫《饮中八仙歌》: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太白饮酒、狂放。
叫贵妃捧砚、力士脱靴,高力士内心对他非常不满,高力士就在杨贵妃跟玄宗面前,对于李太白加以馋毁,说他的坏话。
李白自己也写过两句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太白一生的悲剧,就是以一个不羁的天才,进入了尘世的大网,尘世是一个要约束人的网,你不摧眉折腰,你就不能够在朝廷里边立身。一个不羁的天才,进入了尘世的大网,他不愿意受拘束,这是李太白所以“请放还山”的缘故,我要过我自由的生活,我要回到山中去隐居。玄宗就“赐金放还”,允许他走了,而且赏赐他很多金钱。
我老师的词:谁信今朝花下见,不如素昔梦中来,空花今后为谁开,我从此再也不追寻了,我知道追寻的结果,真正追寻得到了,你就失望了。
李太白:一直追寻的天才,在尘网之中想要挣扎出去的一个天才。
李太白常常把自己比作一只大鹏的鹏鸟,出于《庄子》。庄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现一种不羁的精神。
如何能够使你的精神,脱除这一切的羁绊,脱除这一切尘世之间,给你的挫折跟忧患,如何让这些挫折、忧患在你这里能够不使你的精神受到损伤。庄子所讲的是道家的这种精神。《庄子》第一篇所写的题目就叫做《逍遥游》,你如何能使你的精神,进入一种逍遥自在的游戏的境界。
庄子说有一只大鹏鸟,是从一条鱼变来的,
北冥有鱼,
象征,北海在哪?北海有鱼,其名为鲲。北海这条大鱼,叫做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中国从古来的,还不是哲学的书里,讲到你精神的变化,儒家的书里也讲到这种变化。
《易经》上讲虎变,小老虎生出来,跟只猫差不多,怎么样就变成一只斑斓五彩的吊睛白额大虫?这是武松说的话。
人,你活了一生,你总要有不同的精神的境界。
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一步步有一个进步的精神上的变化。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背有几千里那么大,当然我没有看过,这是庄子的想象。
怒而飞,
它张开翅膀飞起来的时候,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像一片云彩在天上张开了。
水击三千里,
在水上一扇它的翅膀,水射出去有三千里那么远,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天上最大的风,抟是跟风搏斗,在最强烈的大风之中斗争。一下子飞上去,九万里那么高。
飞到哪里去?飞到南冥,从北海飞到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逍遥游》写想象之中的,一种真的能脱除一切的羁绊,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能够挣扎的,飞跃的。
李太白所向往的就是这样一只大鹏,
李太白写了一篇《大鹏赋》,他这只大鹏就像庄子上所说的,说这个大鹏
(迦陵论诗丛稿: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
--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
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海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濛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仿佛其形,……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风,耀彩质与锦章,……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呼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这个大鹏鸟是 脱鬐鬣于海岛,鬐,是鱼鳍,古人常常把字写一半,写一边的字,鱼背上长的就是鬐,鲲鱼要变成鹏鸟,鬣:马头上长的毛,鱼鳍也长在这里,像马背上的毛长在背上一样,管它叫 鬐鬣。鲲鱼要变成鹏鸟,脱鬐鬣于海岛。在海岛上把它的 鬐 就变化了,就变成鸟了,
张羽毛于天门,把它的翅膀在天门那里张开。
刷渤海之春流,刷:洗刷,把它的毛洗干净,渤海的海上,春天的海潮之中。
洗完了以后,身上是湿的,就
晞扶桑之朝暾,晞:晒干了。扶桑:东边太阳出来的地方。就在扶桑海上日出之地,朝暾 在早晨的阳光,把它羽毛晒干了。
一鼓:张开翅膀,一舞,翅膀一扇动,烟濛沙昏,那宇宙都被它震动了。这只鸟就飞起来了。
这只鸟飞起来以后,发现宇宙之间没有一个对手,
“怒无所搏,雄无所争”
世界上没有一个对手,没有才华、精神境界跟它相近的,没有。
怒,要想找一个搏斗的对手,没有对手可以搏斗。
所以是这样的寂寞。
有一只“希有之鸟”
看这个李太白,把他自己比作大鹏,人家就算还不错,只管叫“稀有之鸟”,连个名字都没有。
见谓之曰:伟哉鹏乎,赞美他以后就说了,
“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
飞起来了,飞到高天上,无边际的天空,
“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斥鷃”也是庄子上的一只鸟,跟大鹏作对比的,是一种很小的小鸟,它飞只能飞到篱笆那么高,两只大鸟已经飞到高天上那么远了,斥鷃之辈,因为它飞不起来,就觉得你们飞那么高干什么?这两只鸟就笑他们。
以天才跟世俗作的一个对比,世俗的人不能够了解、欣赏。
李太白是一个不羁的天才,他向往的是像大鹏一样,一直要飞起来的,他第一次求仕虽然是失败了,他本来是成功了,成功不能够满足于他天才的理想。他不是甘心只过这种富贵的、逢迎的生活,就辞官不做请放还山。他不是甘心就失败的,李白一生,一直是在挣扎腾跃之中,一直想飞出去,在尘网之中腾跃。
不久以后,就发生了天宝之乱。在天宝之乱的时候李太白就写了很多首诗,
《赠张相镐·其二》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吟啸,表示心中的不平。
雄心日千里,我这种伟大的理想愿望,好像每一天能驰骋一千里。
鲸鲵,大的鱼,代表叛乱,典故,出于《左传》
澄清洛阳水:
安禄山从河北起兵,先攻陷洛阳,再长安。
《古风·其十九》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安禄山,胡人
流血涂野草,老百姓在战乱之中的死亡
豺狼尽冠缨。在朝廷当官的只是图谋自己的富贵。
而且我以为千古以来,必当推杜甫为太白惟一之知己,因为太白诗的真正佳处所在,实在并不易为人所知,世之不能赏爱太白的人,固不免目太白之恣纵不羁为浮夸率意,而即使赏爱太白的人,也往往但能赏其飘逸,而不能赏其沉至。其实太白虽然常以其不羁之天才,表现为飞扬高举之一面的飘忽狂想,而在另一方面,太白却也有着不羁之天才所感受到的一份挫伤折辱的寂寞深悲,杜甫就是对太白此两方面都有着深知与深爱的一位知己的友人。因此我愿举出杜甫赠太白的一首小诗略加解说,一则以此证明李、杜相轻之说的决不可信,再则藉此以窥见李、杜二人于外表的相异之下所蕴含的一份生命与心灵上的相通,三则藉杜甫对太白的深知与深爱或者也可使我们对这位天才诗人有较深的了解。但我所要说的,乃是杜甫赠太白诗中最短的一首。现在先把这一首诗钞录出来:
我尝以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约可分为以下数种,其一是出于理性的责任,其二是出于情感的感动,其三则是出于心灵的吸引。第一种必有其伦理之依据,第二种必有其交互之条件,而第三种则是泯没了一切外表的拘束和限制,无待于任何的依据和条件,而全出于心灵的某种呼召应求的本然之能力,此种吸引之力,完全不受尊卑、贵贱、贫富、长幼,甚至男女的种种区别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