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缘起

标签: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旅游唐宋词系列讲座 |
分类: 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精彩语 |
2017年10月23日重新整理
我们现在所拍摄的这一系列的教学的录像带,其实这原来的带子就是1987年春节的时候拍摄的,当时我在加拿大任教的大学有一年的休假,我回到祖国来讲学。有我们校友会的几位朋友要我给他们举办一次讲座,后来有很多文化单位加入了,当时举办的一共有四个单位:
辅仁大学校友会、
中华诗词学会、
国家教委老干部协会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这个讲座,一共是有10次,每次大概有两个半小时。
讲课的内容
从词的起源,从晚唐五代时候的温庭筠,韦庄讲起,一直到北宋后期的作者周邦彦为止。
当时这四个文化单位邀请我举办这一次讲座,他们的目的、他们的愿望,大概有几点:
第一他们是希望借这个唐宋词系列讲座,可以传播中国古代文学之中的思想和艺术。
第二是想通过词的教学,能够陶冶社会上青年人的道德情操。
第三是因为我毕竟也在西方呆了有几十年之久,所以有的时候会引用一些西方文学理论,希望能够透过中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结合,使中国的文学也在世界文学的坐标上,找到一个应有的地位。
第四就是希望利用这次讲座,能够提高广大社会人士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
第五也是提供给大专院校的同学们在寒假期间的一个假期的活动。
我们这次讲座的内容,我所注重的大概有下列几方面:
第一、我注重的是每一位不同的作者,他们作品的特殊的风格。因为从表面看起来,中国的词这种文学体式,都是写景抒情,都是伤春怨别,好像内容都差不多,而且内容很狭窄,但其实,从这个狭窄的内容,可以引发多种的联想和感发的,所以我注重每一位作者不同的风格以及他作品的内涵。
第二、我在介绍个别作者的时候,也注重作者与作者之间,他们纵向的、横向的,彼此之间的影响,透过个别的作者,我们能够对中国词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历史的观念。
第三、我们也注重评词的理论,词的美感特质究竟是什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它。
第四、词与诗有什么样的不同,我们也注重文学的理论,同时还结合了西方的理论。
第五、我希望透过词,能够引起广大的听者和电视观众,引发大家对于古典文学欣赏的兴趣。
我们的愿望就是如此,不过,我自己自感其实是很浅薄的,能力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诸位的指教!
以上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第一讲之温庭筠
视频字幕
整理
前一篇:1-词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