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标签:
李煜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旅游 |
分类: 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精彩语 |
0:35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937-978)
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你读中国的古典诗歌,都不能够只看表面的意思。
王国维说李后主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本意:是一个比喻,是一个象征。
李后主所写的悲哀,是倾诉了所有的有生的生命的悲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们不是李后主,但是我们的生命、往事都是这样消逝。“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个真理!“往事知多少”是一个真理!我们每个人都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大网罗之中。李后主写一个人的悲哀,写出了所有的有生的人类共同的悲哀。这是李后主的词的成就。
我以为一个人认识宇宙、认识人生,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方式。正如同张惠言跟王国维解说小词有不同的途径、方式。
外延的:
王国维:客观的诗人,不可不多阅世;主观的诗人,不必多阅世。
有一种人,他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不是外延的(而是一种内展的)。
他的内心有一个锐感的诗心,像是一池春水,你只要投下一块石头,
打在池水的中心,水波一延荡、震动,性情摇荡的时候,自然就把它的境界推广了。李后主正是属于这种(主观)诗人。主观诗人不必多阅世,而他所经历的虽然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虽然没有到各种阶层、各种社会去生活过,但是他自己所经历的破国亡家的惨痛的悲剧,如同一块巨石,打在他这样敏锐的、富于感情的这样的一个诗人的心灵之中,他一下子就扩散了这么深沉、这么悠远的,把整个生命的悲哀都体会(表达出来的意境)。这是李后主词的一个绝大的特色。他不是从理性去一个一个认知的,是从感性去承受,而得到这样一个结果的。
王国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人的精神、真正品格性灵的修养,不是那么肤浅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要总从那么表面来做工作、来认识一切的事物。
王国维所说的,是以你内心最真切、最深挚的、发自内心深处的那一份锐感深情来写的作品:以血书者。
李后主如果说他一生之中干了多少错误的事情,作为一个文学家,作为一个诗人,他唯一的一大长处,就是说自己的话,而且他有敏锐的真切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
陈子昂《感遇》: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也是说生命的短暂无常。你要知道,有的时候人之有所作为、有理想,正是从这种无常之中体会出来的。
一个人真正创作了有生的伟大的事业,一定先要打破自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
陶渊明《归园田居》: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宋徽宗赵佶《燕山亭》: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思索安排:是用头脑的安排写出来的。
李后主是整个的心灵喷泻流涌出来的。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要欣赏批评一首词,每一句,每一个字,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组织,一定都有它的作用。这六个字的作用。“林花”,一朵花?一束花?满林的花,整个的一片的凋零。
春,何等美好的季节;红,何等美好的颜色。满林芳树,春天的这样红艳的美好的花朵:“谢了”两个字说的多么沉痛、哀伤,口语化,直接,坦率。“林花谢了春红”,这么好的春红竟然就谢了、满林都谢了。“谢了”两个字有无穷的哀伤、悼念,真是哀悼。他的感情不假修饰,不假思索,“太匆匆”。都是他一种感情内心最深处的流露。
“林花谢了春红”,外表所见的现象;“太匆匆”,诗人内心的悲哀和慨叹。
花,不只是短暂三五天的生命匆匆,还“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我们人生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人生之中每一个人也都避不可免地会遇到一些艰难苦难的遭遇。
表面理解:朝来只有寒雨没有风,晚来只有风没有雨。
中国文学对举:普遍、周遍的一种呼应,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朝至暮从早到晚,不分朝暮都有冷雨寒风的吹袭和打击的。
辛弃疾《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风雨是整个生命的挫伤。
生命的无常,生命的苦难。他用林花这么小的一个形象表现了这么大的感慨。
“胭脂泪,相留醉”,从花到人。花是红色的,像胭脂,雨点洒在花上就像泪点,是“胭脂泪”。“相留醉”,将要凋零净尽的花树,它的红色的胭脂的花瓣上的泪点,就留我再为它沉醉一次。
冯延巳:日日花前常病酒
杜甫: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王国维: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从林花这么小的一个形象,写到整个有生命的,包括草木在内,它的生命的短暂无常,以及挫伤、苦难的哀伤。
这是李后主的词:内容博大。他不是从周延来认识的,是从自己内心的、主观的一个真挚深切锐感的心灵来感受,而且这么坦率地表达出来的。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第十五讲之李煜
视频字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430499/?p=15
及
《唐宋词十七讲》第五讲之李煜(上)
P157-164
2019年4月28日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