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李璟

标签: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王国维李璟 |
分类: 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精彩语 |
13-李璟
P132 / 3:00
4:40 我们判断这一首词是冯正中、欧阳修,或者是晏殊的,我们主要是根据他作风的风格。
冯延巳两首《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
梅落繁枝千万片
唐圭璋老先生《宋词互见考》
诠(阐)释学
李璟
王国维《人间词话》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长”者,说它可以给读者长远的、悠远的一种联想和回味。在中国文学的体式之中,最能够引起读者自由的想象和联想的是词这种体式。
可是就在他写那种伤春悲秋、伤离怨别的小词里,无心之中流露出来的他内心的心灵感情深处那种最幽微、最隐约、最细致的一种感受,那种情意的活动。所以它给人更丰富的一种联想。
P135 / 16:30
中西方的学术理论可以互相补足之处,就正在这里。中国的这个民族是有灵感的,重直觉的,有归纳性的写出一个很珍贵的很宝贵的概念的,我们是特别具有这样长处的一个民族。可是我们的缺点就是缺少逻辑的、理论性的规范化的那种说明和分析。
我们那些精微的成就,精微的理论,就可以用他们一些个逻辑性的理论,来加以说明。
我们上次已经借用了西方的理论,说明了张惠言由温庭筠词产生的衍生义,是因为语序轴里边跟联想轴里边两方面都可以给读者丰富的联想。
张惠言的解说的方式所依据的,一个是西方语言学、符号学所提出来的“语码”。就是说诗歌作者所用的某一些语汇,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背景有暗合之处。
19:10
张惠言也说,韦庄的那几首《菩萨蛮》词,是他留蜀以后寄意的作品。有君国之爱、君国之忧,是对于自己的唐朝的衰亡的一种感慨,是不能够回到故国去的一种怀念。那么他所依据的又是什么呢?韦庄词的特色跟温庭筠不同,温庭筠是些个美感的形象,带着语码性质的语言;韦庄呢?是直接叙述感情的事件,韦庄所写的都是一些感情的事件,他没有寄托的词,昨夜夜半,记得那年花下,是感情的事件。他所写的《菩萨蛮》五首,从
P136 / 21:00
王国维说南唐中主《山花子》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
21:40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他说词,是以有境界为最好的。如果有了境界,不管你写的是什么感情,不管你写的是男女的相思爱情也好,是伤春悲秋也好,就自然有高格,就自然有名句。那同样是写伤春悲秋,同样是写相思离别,什么样的词,才算是有
25:00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我们说过了,中国过去的一般的传统的文学批评的缺点,都是说得太简单了,不够详细,所以常常是模糊影响,容易引起读者的误会,什么叫做真景物,我们只要写出来一个花开花落就都是真景物了?说真感情,说我十分的悲哀,我十二分的悲哀,这就是真的感情了吗?
27:40
修辞立其诚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30:00
但只有
所以,一个艺术的作品是两方面完成的。虽然我们创作的时候,不一定先想着读者,但是你写出来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同的一种感动和感发,这才是一个作品的完成。所以你不止要写真景物、真感情,而且要使你所写的景物感情之中,带着一种使读者感动和感发的力量。
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
杜甫《曲江二首》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所写的是他自己的内心对于春天的穿花蛱蝶、点水蜻蜓的一份喜爱和欣赏的感情。
《春宿左省》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
况周颐《蕙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
43:35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他说那狂风暴雨是必定要过去的,当云散月明,当天又是这样的碧蓝的天,海又是这样碧蓝的海的时候,狂风暴雨是一定要过去的,明亮皎洁的月亮是一定会再出现的。我苏东坡今天回来了,我不需要任何人对我的点缀,对我的赞扬,我,苏东坡,还是我。狂风暴雨之中是苏东坡的我,云散月明以后,还是苏东坡的我。“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那“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是我的一份本质,澄清的本质,任凭狂风暴雨都不能改变的本质。这是我们中国古典文学之中的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动感发的这种生命。
47:00
尽管他写的是风雨,尽管他写的是江海,尽管他写的是明月,但是它里边有一种生命,我要说这正是王国维所最为看重的所谓“有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吾观风雨,吾览江山,你也写风雨,也写江山,也有景物,但是这些景物都在你内心之中,唤起了一种感动感发,而且你写在诗歌之中,还能够引起千百年以后的读者的感动和感发。所以王国维才会在“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里边看到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
51:35
张惠言:比;王国维:兴
德国 诠释学家 凯特汉伯格(Kate Hamburger)
(我们可以承认一个人的人格的高尚),可是不见得人格高尚的人,一定能写出美好的诗篇。但是美好的诗篇,最高的美好的诗篇,是一定有伟大的人格的。我曾经把诗歌,或者把一切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有大家、有小家、有名家、有各种不同。也有一些个私人的、很稀奇古怪的感情,因为是真诚的,你写出来也有动人的力量,可以成为一个名家,可以成为一个小家,但是无论古今中外、真正第一流的大家的作品,都是有一种博大的生命的,都是能唤起更多的读者的共鸣的。杜甫之所以了不起,就因为他的生命是博大的。我们说杜甫是伟大的诗人,我们承认他有伟大的人格、有博大的襟怀,可是我们不是说杜甫的诗,就只是因为这一个因素而好的。杜甫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是因为他的诗歌是一种完美的,在艺术上能够传达他自己博大的生命。你有博大的生命,你在诗里边不能够做出来完美的艺术上的传达,你虽然是伟大的人,不是伟大的诗人。伟大的诗人是说,你能够把你博大的生命,在艺术里边做出来完整而且美好的传达,能够千百年之后,还带着感发的力量。不是你只是说一些个教条,你说的很高的都是道德,不是这样就好了。一定要有感动和感发的生命。所以这个作者跟作品,是有相关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把衡量的重点错误地说人格好作品就好,不是。是因为他的作品好,我们从他伟大的作品,体会了他伟大的人格。
《人间词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
以上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第十三讲之李璟
视频字幕
及
《唐宋词十七讲》第五讲之冯延巳-下 李璟
P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