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柳永《雪梅香》赏析

标签:
唐宋名家词赏析叶嘉莹柳永《雪梅香》行万里路读十本书 |
分类: 叶嘉莹先生诗词讲座精彩语录 |
诗歌的感发的力量,有时可在单独一句中表达出来,有时则需要借前后互相生发来表现,如晏小山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是用晚唐五代时期一个叫翁宏的人的诗句,这两句在小山的词里前后互相映照才显得出色,而在翁宏的原诗里,则因前后不能相生发,就不显得出色。柳永这首词的前几句也是如此,要一气贯下来,才能深刻地体现他的感发的力量。“景萧索”这三个字表面很平常,而联系下面几句,就可以显出很深的感发了。“萧索”二字表现了秋天的肃杀零落,是引起柳永感慨的主要原因。“危楼独立面晴空”,危楼,是指很高的楼。同样写楼,每个楼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晏小山的“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是闭锁的、幽深的楼。而柳永所写的则是高敞的、四无遮蔽的楼。正是在这样的高楼上,才能面对高远的一望无际的秋日晴空。而登高望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有一种感发的传统。中国古诗里登高望远的“望”字能引起人很多联想。一是眼中的望,是看见的望;一是心中所望,是期待盼望的望,如“满目山河空念远”,这种面对山河的远望就是有一种心中怀想的望。除此以外,“望”字还有另一种情意上的解释,有一种望而不得的怨望之意。柳永在这里登高望远,看到千里清秋的萧索景象,于是“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是说感动我的悲秋情绪,在千年以前的宋玉也该是相同的。他除了用宋玉表示“秋士易感”之情以外,有时也用宋玉的风流浪漫一方面的联想。因为宋玉写过《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有许多风流浪漫的故事。而柳永本身原是儒家的传统和浪漫性格兼而有之的人物。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这两句写得很美。渔市,不是在通衢大道边的城市,而是偏僻的村市。孤烟袅袅上升。寒碧,寒,指秋天的气候寒冷;碧,是指烟的灰灰蓝蓝的碧色。愁红,指霜叶。表面上看都是写景,可是在整个“袅寒碧”、“舞愁红”中间,从前面的悲秋情绪贯下来,情景相生。正如冯正中词的“酒罢歌馀兴未阑,小桥秋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人罗衣贴体寒”,表面上写水中的花影,实际上白色花影在水中的动荡凄凉,正是写了他内心的动荡凄凉的情意。我们知道,感情很难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可是在寒碧的孤烟的袅动之中,在愁红的残叶的舞动之中,那里面就有柳永的情意也在随着孤烟而袅动,随着残叶而飞舞。“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南方是水碧山青,北方则不同。杜甫说:“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是说在北方黄土黄沙的环境中,天上的云都黄了。而南方则不然,楚天是晴碧高远的天空,下面是江水,上面是夕阳,是一幅日暮斜阳的景色。柳永是喜欢写日暮景色的,而且将日暮景色写得极好。如“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陇首云飞,江边日晚”(《曲玉管》),“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夜半乐》),“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玉蝴蝶》),“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八声甘州》),都写了日暮的景色。在本词中,柳永把日暮的景色也写得很美。“浪浸斜阳,千里溶溶”,千里的江水浸透了落日的斜晖。“千里溶溶”,对比温飞卿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脉脉、悠悠,可以指水,又可以指情,相思的情意多一点。但千里溶溶,却给人迷茫的意味和感受更多。
前半阕词是写秋士易感的悲哀,后半阕是写在羁旅行役之中与情人离别的悲哀,“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有的人写了秋士易感,就不写爱情了。而柳永则把二者微妙地结合在一起,都能写得很好。这句是说,我在他乡的秋风之中怀念所爱之人,想她也一定是十分怀念我的了。镇,一直如此,常常这样。敛眉,皱眉,表示哀愁之意。是说,我走之后,她一定十分想念我,整天愁容满面,双眉不展。柳永是很能体会女子的感情的,如“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他往往在写自己怀念情人时,就推开去联想情人怎样也在想念自己。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无憀恨”,“无憀”就是“无聊”,是说我的生活是无聊赖的,是无意义的,这是指前面秋士易感的那种志意落空的悲慨。“相思意”,是指“临风,想佳丽”,对情人的思念,我这无聊恨和相思意,没有人了解,我只能把它托付给向远方飞去的鸿雁,或者可以带到我所爱的人那里去。结句的“征鸿”,不仅遥遥与开端“景萧索”一句相呼应,而且表现了一种高远渺茫的情致,使全篇所写的“无憀恨”和“相思意”都得到了振起的效果,是柳永词的特色。
选自《唐宋名家词赏析》-下-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