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晏殊《浣溪沙》两首、《山亭柳》家住西秦

(2012-04-09 09:24:31)
标签:

晏殊浣溪沙

行万里路读十本书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分类: 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精彩语

以下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第十七讲之晏殊

视频字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430499/?p=17

《唐宋词十七讲》第六讲之晏殊


17-晏殊《浣溪沙》两首、《山亭柳》家住西秦

 

 

2019428日重新整理

0:40/P184-197

(从冯正中到晏殊、欧阳修这几位词人是最合于王国维以"境界"评词之标准的作者,最能表现这一份词中感发的本质)如果我们说他们走的是一条发展路线,都是表现作者的心灵感情之中的一种意境的境界,可是冯正中、晏殊、欧阳修他们毕竟不同,我以为冯正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执着的热情。他的特色,"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是他所表现的、他的感情的本质的境界,是执着的热情。


李后主感性的感受:待踏马蹄清夜月。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晏殊的特色所表现的是一种圆融的观照。他是一个理性的诗人。人的用情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人的感情像一团柴火,一烧起来,火苗子也挺高,乌烟瘴气也都冒出来了。有的人的感情像一片水晶,那么晶莹,那么皎洁,那么坚固。每个人用情的态度不同的,每个人感情的本质是不同的。我所说的理性的诗人,不是那种鸡毛蒜皮、斤斤计较的理性,而是说对于自己的感情有一种节制,有一种反省,有一种掌握的这样的修养的能力,这是理性的诗人。


一般说起来,在词人里边能够表现思想性、表现理性的词人比较少,晏殊是词人里边一个极端特殊的人物。同时晏殊也是一个锐感的诗人,他有非常敏锐的感受。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他所写的一样是无常的悲哀。

“一曲新词酒一杯”,那真是诗意,有诗人的一种味道。他旁敲侧击,从旁边来写,有这样一种欣赏的性质。他写的是美丽的,又有歌,又有酒。可是,他的感伤就正在这一曲新词酒一杯之中。曹孟德《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世说新语》每听新歌,辄唤奈何。本来酒就是引起人感情容易激动的一种根源,而饮酒的时候你再听歌,就更容易引起你内心的感动。

晏殊那种伤感是蕴藏在里边的。他没有用那么强烈的力量来打击你。


“去年天气旧亭台”,年年有花开,年年有燕来,是去年的天气,亭台没有改变。你看他写得多么闲淡、多么悠然的,不用力、不着痕迹,这是晏殊的特色。

晏殊的词集叫《珠玉词》,词集的名字和他词的风格是很配合的,真是珠圆玉润的。他不用那些锋芒棱角来刺激你。


“夕阳西下几时回”,今天的斜阳落了,是永远没有再回来了。看他那个表达,从那么闲淡的、不着力的、不留痕迹的感染之中,传达了他的感发。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真是妙。花落,是无可奈何的。我们是没有办法挽回光阴的消逝。可是年年有燕子飞回来了。似曾相识,好像是去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这是宇宙的循环,是宇宙的永恒。他有圆融的观照。圆融者,就是有一个周遍的对于宇宙循环无尽的圆满的完整的认识。陶渊明《饮酒》达人解其会,誓将不复疑。虽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可却是"似曾相应燕归来"


后边的结尾就更妙了:“小园香径独徘徊”,也带着无常的哀感,也带着春天的欣赏的赏爱。他说是独徘徊。我一个人徘徊在这铺满落花的小路上,是什么样的感情?他没有说。他不用激言烈响的言词去打动你,而只用徘徊两个字,徘徊的动作之中,有一种思致的韵味。这里边有感伤,也有思索;有哀悼,也有觉醒。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真是晏殊的妙处!“一向年光有限身”(向通晌)一晌 有久、暂二义。晏殊用的一晌是短的。杜甫《曲江二首》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春光是短暂的,人生也是短暂的。这是非常悲哀的无常的感慨。如果人生只是短暂,你数十年的光阴都能够跟你相爱的人永远欢聚在一起,那也不错了。人生不但短暂,人生也有苦难。

“等闲离别易销魂”。等闲,是那么随便来到了,那么轻易,在你不知不觉之间,就来到你的眼前,真是使我们惆怅、哀伤、销魂。你要在你悲哀的人生之中,有一个排遣和慰藉的办法。所以有酒的时候,你不要推辞;能够听歌的时候,你不要推辞:“酒筵歌席莫辞频”。你能够欢聚的时候,珍重现在眼前的欢聚。而且在你离别后,何尝不凭借着酒筵歌席来排解呢?晏殊隐然有一种掌握自己和寻求安慰排解的办法的。李后主掉在那里不再出来。


“满目山河空念远”。我们登高临远,就怀念远方的人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可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的面前了吗?你怀念远人,你就飞到远人身边去了吗?有很多现实的限制,空念远者,你白白的念远。满目山河念远是感情,空念远 ,是反省。


“落花风雨更伤春”。本来人生的离别,人世的悲哀,已经够你负担的了,何况大自然的这种落花风雨的伤春。


下一句的字,使得下一句的伤春与上一句的念远结合。上一句的字,不但是对于念远的反省,也是对于伤春的反省。念远是空念远,伤春也是空伤春。你伤春,花就为你而不落了吗?不会的。所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两重的悲哀,两重的反省。他要自己有一个解决的办法,


“不如怜取眼前人”。人总是怀念过去- 落花风雨更伤春。梦想将来- 满目山河空念远,你所能掌握的,你真正要做的,是你眼前所能够努力的事情。


《山亭柳·赠歌者》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这首词写得比较激动的,是一个例外/一般词是没有题目的,加上“赠歌者”的题目?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人,之形成你自己,总是有你自己本来的质素,也有外来的影响的。《狸猫换太子》。他给李妃作墓志默(没)而不言。还说他曾经用公家的劳役修治官舍。他被免除了宰相的职务,到州郡做地方官吏。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说的是歌者。西秦,原来秦国所在。赌-博艺随身,不是赌博。赌是和人竞赛的意思。这个歌女有美好过人的才能,能唱,能吹,能跳,博艺随身,不是外在的力量。 “花柳上,斗尖新” 。花柳代表欢场歌席之间一切风流浪漫的事情。“尖”,是她最出类拔萃;“新”她的歌喉舞艺都是当时最新颖的。“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极言其歌唱之好。“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上半首写从前,下半首写现在。“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可是,这些年,她衰老了,被冷落了,就来往在咸京道上。原来她家住在西秦,众人都到她这里来。现在没有人来听她了,她要到各处去。她所得的不是蜀锦缠头,是残杯冷炙。她当然为此悲哀,消魂。谩者,徒然的消魂。语码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衷肠事,托何人”?我内心有这么多感情,我要托付给什么人呢?中国一个传统:为什么一些读书的才志之士,喜欢用美人香草来自比呢?就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之中,女子是不自由的、不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一定要依靠一个人。读书人的唯一的道路,就是科举、出仕、做官,要找到一个欣赏他的人。要有一个君主的任用。


“若有知音见采”,假如有一个真正懂得我歌声的意义和价值的人,“不辞唱遍《阳春》”。《阳春》是最好的曲子,如果有人真的懂得我唱歌的意义和价值,我要把最好的歌曲遍唱,都唱给他听,绝不辞辛劳。有这样的人吗?没有。


“一曲当筵落泪”,当我这么辛勤地唱的时候,台下的反应是如此冷落,当年的蜀锦缠头无数没有了。有多少人对于女性艺人,欣赏她的是容貌,不是她真正才艺的能力。“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写得含蓄、蕴藉。人家听歌是来买笑的,谁要看你流泪呢?当她不知不觉流下泪来的时候,只好用罗巾遮掩,擦掉泪痕。 冯延巳:鲛绡掩泪思量遍。    


晏殊圆融观照的词,跟感慨激动的词,同出于一个心灵。他不因为写了这样的词就失去了理性诗人的特色。在这首词里边,除了表现了激动的特色是例外,他写了《赠歌者》的题目也是例外。他是用了一个掩饰,他把一个歌者推到前面去了,他藏在歌者的后面,这正是理性的诗人,他不愿意像李后主把自己鲜血淋漓的伤口都展示给人来观看,他是退后一步,藏在歌者的后面,才发泄出来的。所以,风格虽然不同,但是不损害他是一个理性的词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