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 铜车马 秦俑博物馆-(图)-顶级国宝

(2008-01-08 10:40:33)
标签:

走在路上读人生

博物馆

铜车马

墙盘

淳化大鼎

何尊

旅游

分类: 博物馆之旅-从文物感觉文化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38-秦铜车马秦俑博物馆

 

秦 <wbr>铜车马 <wbr>秦俑博物馆-(图)-顶级国宝 

 

秦 <wbr>铜车马 <wbr>秦俑博物馆-(图)-顶级国宝秦 <wbr>铜车马 <wbr>秦俑博物馆-(图)-顶级国宝

  

铜车马出土现场

 

秦 <wbr>铜车马 <wbr>秦俑博物馆-(图)-顶级国宝

秦代。

 

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

 

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 126厘米,进深70厘米,呈横长方形,有圆形车盖,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 ,车马全长 317 厘米,高 106.2 厘米,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其间以车相隔,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门,门窗可灵活启闭,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

 

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二车皆双轮、单辕,由四马驾车,车上各有一名御手, 铜御官俑戴冠佩剑坐于前室,挽具齐全,有的用金、银装饰。车通体彩绘有卷云纹、云气纹和几何纹图案。车、马、俑部件均由铸造成型,再经多种工艺加工和组合,其饰件的金银细作工艺十分精湛。

 

该铜车马结构完整,装饰华丽,是研究秦代舆服制度、单辕车系驾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让人们一睹始皇帝銮驾的非凡风采。

 

根据出土地点和车辆造型分析,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车。专家们认为,这是我国考古世上发现的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制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级重要的历史价值。

 

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20米, 7米多深处。

 

39-西周墙盘周原博物馆

 

秦 <wbr>铜车马 <wbr>秦俑博物馆-(图)-顶级国宝

西周中期。

 

微氏家族器具,通高16.2厘米,口径47. 3厘米,深8.6厘米。

 

史墙盘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此名。

 

盥洗器,此盘造型规整,纹饰精美,敞口,浅腹,圈足,腹外附双耳;腹部饰凤鸟纹,圈足部饰两端上下卷曲的云纹,全器纹饰以云雷纹衬地,显得清丽流畅。

 

秦 <wbr>铜车马 <wbr>秦俑博物馆-(图)-顶级国宝

盘内底部刻有18行铭文,共284字,记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迹以及作器者的家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长的一篇铜器铭文。

 

铭文首先追述了列王的事迹,历数周代文武、成康、昭穆各王,并叙当世天子的文功武德。铭文接着叙述自己祖先的功德,从高祖甲微、烈祖、乙祖、亚祖祖辛、文考乙公到史墙。颂扬祖先功德,祈求先祖庇佑,是典型的追孝式铭文。

 

人们从微氏家族的发展史中,可看出周王朝对殷商遗民采取的政策。

 

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家村出土。

 

盘铭也是一篇很漂亮的书法作品,其文体爱用简明整齐的四字句式,这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带有较明显骈文风格的铭文作品。

 

墙盘铭文


40-西周淳化大鼎淳化县博物馆

 

西周文物。

 

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

 

鼎身上的主体图案,正是牛头蜴身龙纹。牛的头型,牛的眼睛,牛的鼻孔,牛的双角;这只牛头的两侧,却分别长出大晰蜴龙的身躯,有一肢体,分出四趾,浑身长满鳞片,尾巴卷曲向上。也许是为了更明确地昭示这是一只牛头蜴龙,在这一龙头下面,还铸造了一个完全写实、明确无误的牛头。

 

鼎的上口,还分别雕有四条鳄型原龙。其造型高大魁伟,纹饰庄严神奇,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造诣。

1979年出土于咸阳市淳化县史家原。

 

41-西周何尊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西周。

 

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

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

 

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

 

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的贾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