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家争鸣:百越是何时出现的?

(2008-12-02 15:30:42)
标签:

历史

文化

百越

越国

闽越

文献

传承

后裔

生活

习性

政权

考证

分类: 历史回声

                        有关百越的文献记载
    
百越又称百越族,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夏朝时称“于越”,商朝时称“蛮越”或“南越”。对“古越族”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于越”,于越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前身,最早在商朝时就已经存在,虽然没有参加武王伐纣,但至少曾北上当周成王的宾客。该国传至勾践的时候,试图向北扩张,曾沿着江苏海岸北上胶州湾。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越国”外,亦同样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在江南这个广大区域内,历史上存在过众多部族,他们各有种姓,不同地区的土著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周礼•职方氏》中出现过“七闽”,这里的闽即古代东南地区越族的名称。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
                              越与粤是什么关系
     百越在有些文献中被称作百粤,越与粤是什么关系?有学者认为,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这种说法是可能的,历史上类似的现象有不少,如“西藏”的“藏”通“羌”就是一例。有学者称,越在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因“越”与“人”通而被称作“越”,这有些牵强。对于这一问题,我觉得应首先搞清楚“越”是越人的自称后由翻译而来,还是中原人对其指称,如果是前者,以上学者的看法无疑是对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就要对“越”字作细致考证,一个字可能蕴涵着汉人对越人的某些认识。在汉语中,“越”有五意:一是度过,超出;二是声音、情感扬起,昂扬;三是表示程度加深;四是消散;五是失坠,坠落。第一种意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可以从三方面解读:第一从形体上讲,越族人生活在山林谷壑之间,与鸟兽虫蛇为伍,手执弓箭斧钺,因此称之越族;第二是越族远离中原,在先民看来,对其进行统治是无法企及的,是“超出”管辖之外的,因此称之越。第三是在古越人生活的地方,山林茂密,瘴气、雾障、邪辟纵横,生存条件恶劣,人们难以跨越,因此称之为越。无论是从哪一方面理解,我觉得都有可能,但哪一种最接近原始的说法,恐怕连黄帝也未必知道。
                           越与九黎有关系吗?
     中国上古传说中有一个族群叫九黎,是远古时代的一个部落联盟,原本生活在南方,后来向北发展,到黄帝时代主要居住并发展于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国最早进入农业时代的民族集团。相传九黎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蚩尤是他们的大酋长。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有八十一个支系氏族。后来蚩尤在涿鹿大战中战败,九黎一部分留在北方,建立了黎国,后来灭于周朝;一部分参加了黄炎部落联盟,称之“黎民”,融合于华夏族;还有一部分退回到南方江汉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有人认为,战国时的荆楚与今天的苗族就是九黎的后裔。

     对于越是不是九黎的后裔,我认为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原因有三:一是从疆域上看,古越族不在蚩尤的九黎范围之内,蚩尤不可能对他们进行统治;二是从文化角度看,古越族与九黎在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生活、文化特点。百越语为黏著型,不同于汉语的单音成义,故百越语译成汉语时一字常译为两字,如爱为“怜职”,热为“煦虾”。有人认为越语与今壮侗语系的语言十分接近。百越族的生活、风俗习惯也有特点,如凿齿、断发纹身、契臂为盟、多食海产、巢居、善使舟及水战、善铸铜器等。三是夏时称之“于越”。从黄帝到夏禹不过千年,几百年改变一个族称是不容易的。

    也许有人认为,越人和越族是不同的概念,越人是指生活在越地的人,如《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这里的“百越”、“诸越”,都是泛指南方,把生活在“百越”或“诸越”之地的人叫越人属于正常。但历史并非如此,比如战国时期,楚国统治了这些地方,可是却并没有叫楚人为越人。可见,越人应该是生活在南方的土著居民,是对一些土著民族的专指。
                          古越人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古越族和汉族早期的关系主要在贸易,越人以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来交换北方的丝帛和手工产品。古越人主要生活在东南的山林溪谷之间。《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说:“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从这些记载看,古越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
                                  何时称百越?
     《周礼•冬官考工记》出现“吴、粤”名称。《逸周书•王会解》有“东越”、“欧人”、“于越”、“姑妹”、“且瓯”、“共人”、“海阳”、“苍梧”、“越区”、“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称。宋朝人罗泌的《路史》具体解释了百越的族称有:“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
     其实,百越并不是古已有之的称谓,应出现于春秋之后。在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共传8代,历160多年,与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吴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故而,从那个时候起,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个新称谓。战国后期,除了有百越这个名称外,还有“扬越”,即扬州地区的越族。扬州包括今淮南、长江下游和岭南的东部地区,有时还包括整个岭南地区。所以扬越实际也是战国以来至秦汉对越人的另一种泛称,这里包含有地域涵义。
                             历史上越族出现的强势政权
      除战国时期的越国外,后来还出现过一些政权。在汉初,百越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盛而明显的部分,即“东瓯”(东海)、“闽越”、“南越”、“西瓯”、以及“雒越”(骆越)。东瓯在现今浙江省南部的温州一带;闽越在今福建省福州一带?南越在今广东省境,后来又发展到广西以及以南地区。西瓯则大概分布在今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及以南地区。骆(雒)越主要分布在现今的越南北部。这些部分都形成了当时该地的政治中心,比如说闽越第一代君主无诸、东海第一代君主驺摇、以及南越王赵佗,都曾叱咤风云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越族所建立的这些政治中心,后来都被汉武帝征服,改为汉朝的郡县。此后,百越这个名称就不见于史载,越族之名便十分罕见。
                               百越的后裔在哪里?
      世界民族发展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与其他民族融合,销声匿迹,如党项、楼兰等;二是改变名称,成为新的民族,如旧时的希伯莱人后来叫犹太人;三是外迁至其他地方。这样的民族很多。对百越而言,原本就不是一个民族的名称,而是指称,起先只有越人而没有越族。所谓的越人不过是由若干部族组成的,后来才逐渐形成若干民族。如果从历史传承角度看,百越的许多支都融合在华夏民族中了,也有一些保留着原来的某些特点。如现在居住于中国南方属于壮侗语系和苗瑶语系的各个民族,在语言和文化习俗上就与古代的百越族有一定程度的渊源关系。此外,也有某些学者认为,在现今中南半岛的一些民族,比如说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掸族、越南的京族和芒族、甚至属于南岛民族的台湾原住民,也都和百越族有着相当程度的密切关联。

 

  声明:不经过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相关博文推荐:

史家争鸣:三苗是苗族的祖先吗?

走进历史:华夏先祖六战定乾坤

走近西南:神秘的千年古国大理

走近西南:古国南诏覆亡之迷

走近西南:千年古国夜郎消亡之迷

走近西域(二):西域三十六国史考(节选三)

话天籁之音:五千年音乐史考

走近历史:你知道黄帝之前还有七十八帝吗?

中华文明应该在一百万年以上

上古洪水传说印证:诺亚与伏羲属同一个时代

校正历史:中国奴隶社会是从黄帝开始的

流传万年的谎言:是禅让还是篡位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家族

国姓之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