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励志连环计赤壁之战水战曹操文化 |
分类: 杂拌 |
细腻的作战方式
一个弱小的人或者势力,如何对付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呢?赤壁最有趣的部份就在
于它展示了一次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战争。过去我们在三国所见到的例子,不管是汉朝的
衰亡或者是袁绍的失败,大集团的势力多半是从内部的腐化、崩裂开始,然而在赤壁之战,
我们却看到另一种以小胜大的方式。
曹操在打败了袁绍,又击溃了刘表之后,正值最颠峰的时刻。曹操内部团结一致的,战
力和粮食的支持也很充裕,相形之下,孙刘联军,不管是在气势、战争谋略,或者军备、人
员、武力、钱粮,都比不上曹操。面对气势如虹的曹操,赤壁之战示范了弱势的一方要怎么
去破解强势的方法。
首先,诸葛亮和周瑜首先得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曹操虽
然拥有庞大的军力,可是真正最迫切的战线是水战。只要在水战上能够撑下去,后面诸葛亮
和周瑜就有机会与时间,可以做更细腻的准备,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幸好曹军不懂水战,必
须依赖荆州投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因此,周瑜使出的第一招就是除掉曹操的水军将领
蔡瑁和张允,让自己在水军作战取得优势,先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不败之地之后,下一步便是是以密胜疏。如果军队的实力无法硬拼,那么细密的计
算与谋略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了。孙子兵法里面就曾经强调过,打仗的时候,即使是精密的算
计都未必能够取胜,更何况是不算计呢?细密的计划在所有的领域都是很重要的。余秋雨先
生就曾经感叹过,历史上的君子没办法对抗小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君子讲原则、风格,
但很少计较方法、手段,反过来,小人成群结党,对付每一个目标、都使用非常奸诈、细腻
的手法,小心细密,君子疏忽,这就造成了小人得势,君子受辱的历史常态。
回过头来看这次的赤壁作战,孙刘联军的实力上虽然不如曹操,可是整体的战略上,出
现了非常细腻的风格。这种细腻的风格,发挥在所有的细节,指向一个火烧连环船的大战略
上。从安排蒋干把庞统送过江去献连环计,到派出诈降的黄盖去献连环计,到东风吹起,每
一个布局,都必须像下围棋一样,在对方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步步成形。
相形之下,曹操的百万大军显得那么得没有作战方向与主轴,甚至失去焦点,屡屡处于
被动状态。虽然曹操在每一个东吴的策略点上都及时发现了,可是他却没办法领悟出东吴的
整盘谋略。等曹操豁然醒悟时,熊熊的烈火已经在江面烧了起来。
诸葛亮和周瑜在赤壁战争中,用他们细腻的心思,化被动为主动,掌握了赤壁的局势。
曹操则不知不觉变成了挨打的局外人。
求职必胜绝招
在整个布局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庞统这个人。我们觉得庞统说服曹操接受连环计的过程,
很值得求职的人参考。
求职者写履历表找工作,常常都想尽表现自己,很少从老板的观点来思考,这个公司需
要的什么,老板想找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又能为这个公司作出什么贡献。庞统在说服曹
操接受连环计时示范的正是,他并不急着展现自己有多厉害,反而先准确抓住老板的心理,
告诉曹操『周郎周郎,克期必亡』。同时还指出了曹操的人是不是晕船晕得很厉害等等这些
关键性问题。蔡瑁死后,这些正是曹操内在最焦虑的事情。一旦庞统暗示自己有解决的办法,
当然一下就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因此,求职者除了展现自己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公司的需求、
老板的企图。
庞统在这里示范出来的高招,除了求职外,也适用于人生的许多事情。追求女朋友、男
朋友也一样,表现出自己多有才华、多厉害当然很重要,可是多了解对方的人生观、生命的
想望,多思考自己能如何帮助对方完成生命的梦想、野心,恐怕是更重要的事情吧。
曹操败在疏而不密
曹操向来是个聪明的角色,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变笨了呢?他一帆风顺的气势为什在赤
壁之战时踢到了一个超级大铁板呢?
照理说,曹操在赤壁的作战风格和他以前谨慎、迅速的风格、和以谋略为主的作战方式
是完全不同的。曹操年轻刺杀董卓时会事先准备七星宝剑,万一失手的时候还可以有个借口,
可是这回他竟然把所有军队布置放在赤壁北岸。这一带区域是一片泥沼地,不适合行军。曹
操如果打胜仗当然可以乘船沿长江顺流直下东吴,可是万一打败了,他有没有想过:赤壁北
岸那个地方根本不适合撤退。
曹操并不是毫无别的选择。他大可百万大军兵分多路,同时从徐州、安徽同时三路进攻
东吴?为什么曹操一定要自己放在一个只能进不能退的处境里?更何况,打水仗根本不是他
的专长?他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主力都放在这个最没有把握的作战点?
从理性的观点来思考曹操是完全无法理解的。如果从情绪的观点,我们恍然大悟。之所
以作出这样的布局,只有一个可能的理由。那就是,
曹操不相信他会失败。
我们常常以为一个人受到挫折是最脆弱的时刻。可是很少想到,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很
可能也是他最脆弱的时刻。这个时候,他很容易志得意满,全心全意扩张,忽略掉了一些显
而易见的问题。很多公司、个人都容易有同样的问题。一个作者、明星开始有名气了,立刻
拼命接了很多戏、很多广告,到处去做秀、剪彩,完全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的内容与质
量,于是很快时间声望往下滑……。或者是公司在景气的时候,看起来业绩似乎不错,便一
味扩张,借了很多钱投资,做着上市上柜的美梦。这时候组织开始出了种种管理的问题,等
到景气不好,或者是业绩下跌时,所有的问题通通浮现。这样的例子不管在文化界、演艺界、
娱乐界、或商业界、政治界,很容易就可以观察得到。
所以我们常说,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对失败做出错误的反应。同样的道理,成功当然
不坏事,可是对成功作出错误的反应,往往比失败还要致命。
孙刘分家的导火线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了。胜利的结果,面临了荆州分配的问题。
过去诸葛亮曾建议刘备拿荆州,但刘备不肯。可是赤壁战争之后,刘备却明目张胆地跟
孙权抢荆州,当仁不让。
这其中,刘备的阵营用了几个赖皮的办法,第一个就是把刘琦扛出来,使出名正言顺的
大道理来。
接着在刘琦过世之后,又使出拖延战术。『拖』虽然不是什么积极的作法,可是人生很
多处境,特别是当你打不赢的时候,又不想和对方发生正面冲突,或者是暂时占了上风,不
急着解决问题时,只好使出拖的办法来。随着东吴催讨荆州日急,接着诸葛亮又用了种种的
办法哄骗情绪不稳定的周瑜,连抢、带骗、又偷、又拖地占领了荆州。虽然东吴并没有说得
出来的堂皇理由拥有荆州,可是诸葛亮以这种方式对待一起合作的伙伴,毕竟不够厚道。这
件事导致了将来孙刘分裂的导火线,尽管诸葛亮在短期内就得到荆州,但不厚道的结果,将
来还是因此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变成这次赤壁之战千古美谈中,最大的缺憾。假如双方在争夺战利品─荆州时,可以
用一种更和谐,更考虑对方的利益的态度来思考的话,孙刘的联盟将会更稳定。曹操几乎没
有机会从中挑拨。那么孙刘联盟,在面对赤壁大战之后形势转弱的曹操,情况会大不相同。
如此一来,整个三国的局势将会完全改变。
所以说:格局决定了结局。刘备在赤壁战争的胜利当然创造了一个新的格局,可是这个
靠着和孙权翻脸得来的新格局,也决定了他将来的结局。
日本人有一首禅诗说,炎夏过尽不是秋。这句话说的是秋天不是夏天过完才开始,而是
从春天就已经开始在酝酿了。同样地,人也不是活完才死,而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在迈向死亡
了。在三国里面也是如此,我们几乎是看见了孙吴联合打败了曹操之后,就预见他们未来的
分裂以及命运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