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乡村模样文化 |
分类: 焦墨画 |

馒头,曾用名:“曼头”、“炊饼”、“馍馍”。明代药家李时珍认为馒头的食疗作用是:“温中化滞,养脾营胃,益气和血。”西晋束广微在《饼赋》中说:“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元代戏曲《酷寒亭》第二折的台词说到馒头:“你两个且起去,揩了眼泪,我买馍馍你吃”。所以,长期以来,馒头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膳食珍品。而馒头的口味如何,与制作技术有关。好馒头的标准是:颜色雪白,入口暄腾,不酸不涩,回味有面之甜香。农家女人知道,尽管馒头的制作程序有好几道,但关键是“对碱”。也就是往发好的面里添加碱面。所添碱面是否适宜,可用“手拍、眼看、鼻闻、口尝”方法检验。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七字歌诀:“舌舐面团细呷尝,涩味杀舌碱过强,发酸正是碱少弱,甜香恰是碱正常。”所以,勤快聪慧细心的农家少妇,必然能蒸出香甜的馒头。“腊月二十六,家家蒸馒头。”这一天蒸的馒头要够一个年节吃的。所以要用大笼大锅蒸出大馒头,蒸出小俩口子的好手艺和大福大贵的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