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香贵州十佳个人”候选人 ● 马晓鸣

(2013-10-14 21:03:39)
标签:

澄明

三个字

民族

新华社

出版社出版

分类: 我的木箱

    说明:为推动全民阅读热潮,营造文化强省良好氛围,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化厅、共青年团贵州省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书香贵州十佳“系列推选活动,此次活动从2013年7月持续至12月30日,本人有幸成为“书香贵州十佳个人”候选人。
    链接地址 http://new.gzcpc.com/html/special/2013/1014/13089.html


马晓鸣:徜徉在N个世界里的人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作为石阡县对外宣传中心的一名编辑记者,马晓鸣不知道阅读了多少本书,“80后”的他多年来与书香为伴行走在N个世界,因阅读而过得充实活得幸福。

  阅读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打工者到国家干部、从高中生到首席记者、从读书迷到作家诗人、从小读者到名家专访……阅读让马晓鸣的人生宽度得以延伸。



在静穆的气氛里用知识武装头脑

  穿着补丁衣裤长大的马晓鸣一直没有缺的是书报,原来,干农活的父亲是个书报迷,家里一直征订有《民间文学》、《今古传奇》、《贵州日报》等报刊,从小,马晓鸣受其影响,很爱读书看报。10余岁的马晓鸣硬是靠一本破烂的《新华字典》,“啃”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父母平时给的几角钱的零用钱,马晓鸣却用来买连环画及小人书了,那时的马晓鸣甚至还能从头到尾背诵许多连环画上的内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石阡县青阳乡对门湾小山寨,宁可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的马晓鸣一家成为另类。至今,在马晓鸣老家的床底下,还有近10箱纸箱装的书报,好多次母亲都说当废纸买了,马晓鸣坚持说要把这些书报传给下一代。

  2007年夏天,马晓鸣忙着装修在石阡县城买的商品房,房屋面积不大,但他硬是辟出了一块地方做书房,买新电脑、买宽大的书柜……多年的打拼,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读书天地。

  只要在家,每天早上6点至7点半、晚上8点到9点半,马晓鸣就会坐进自己小小的书房,阅读自己征订的《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诗刊》《山花》《青年时代》《当代贵州》等书籍,他每年不但征订了近10种报刊,还经常在书店购买书籍。马晓鸣身边的朋友大多受其影响都成为爱书之人,一些人向他取经:这么多的书怎么读得完?他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把打麻将、喝酒聊天的时间压缩一下就做到了。

  书香醉人,马晓鸣时常醉在那股静穆的气氛里跨越时空,跨越中外,与智者相遇,与高人握手。马晓鸣说:阅读开启了自己的无数个维度空间,阅读让思想纵横天下。

  家里的书一度超过了千册,为了让更多人分享阅读的带来的幸福,这几年来,马晓鸣陆续将自己的藏书赠送到了乡村学校,同时将自己的两本专著赠送到了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

  在马晓鸣的影响下,一家人都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家三口在书的洗礼下过得快快乐乐,去年被评为“石阡县和谐家庭”。

“书香贵州十佳个人”候选人 <wbr>● <wbr>马晓鸣


阅读牵着他走进报刊的里面

  在阅读的牵引下,马晓鸣想让自己走进报刊的里面。

  当一名新闻记者是马晓鸣多年前执着的愿望。他曾到贵州日报社、人民日报社学习培训,后来,在广东省南海市大沥电视台、中国技术市场报广东记者站,铜仁日报社,尽管是打工者,但当记者的愿望得以实现。

  “不快乐时,一本好书能为我排忧解难治疗心伤;快乐时,一本好书将我带进书海里酣畅地遨游”。

   是一本本书陪他度过那些孤寂的时光。

   2005年夏天,通过招考,马晓鸣考入石阡县对外宣传中心,从一名打工者成了一名国家干部。他的一篇通讯曾在贵州省引发了一场“关于见义勇为基金奖励”的讨论;一篇不足500字的消息让石阡县大坪小学意外获得了20多万元的捐款……随着马晓鸣的新闻稿件,“石阡”两个字在《人民日报》、新华社、《贵州日报》、《当代贵州》等频频亮相,马晓鸣每年发表新闻稿件都在200篇以上。马晓鸣先后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奖”二等奖、“贵州新闻奖”一等奖等20余次奖励。2006年5月他出版了新闻作品集《脚印漂泊》(时代出版社出版)。如今,马晓鸣从高中生成了首席记者。

  这些年来,马晓鸣还怀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扎进新闻专业书海中,其新闻论文还在《中国记者》、《传媒》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他说不断学习就是对职业的敬重,更是对“马晓鸣”三个字的负责。


以阅读和自学为师改变人生宽度

  沉醉书香,马晓鸣实现了当记者的愿望后,蛰伏在心中的“作家的梦”开始涌动。从2007年初起,他扛着“新闻记者”的头衔在实实在在的日子中行走,无数个黑夜却以“作家”“诗人”的尺度与稍纵即逝的方块字窃窃私语。

  这些年,马晓鸣以阅读和自学为师,不断创作、不断投稿,先后在《中国作家》《民族文学》《星星诗刊》《绿风诗刊》《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等计200多万字,著有《一半是石一半是阡》诗文集(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曾获《人民文学》《诗刊》优秀作品奖。同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签约作家、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石阡县作家协会主席、《石阡苔茶》主编。2012年9月,马晓鸣还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鲁迅文学院,成为“鲁院第二届西南作家班”学员。

  在马晓鸣的策划下,《石阡报·洗心泉周刊》提出:“做中国县级最好副刊”。他说《石阡报》作为石阡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报纸,《洗心泉周刊》将义不容辞为“建文化大县”服好务。周刊自2012年2月17日改版以来,日均来稿300余篇,来稿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众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洗心泉周刊》已得到了全国众多同行的好评,提高了石阡知名度及美誉度。

  为进一步打响“中国苔茶之乡”品牌,马晓鸣在工作之余还挤时间主编《石阡苔茶》,《石阡苔茶》是2011年5月份创刊的,现为双月刊,系贵州第一本茶叶品牌刊物。如今《石阡苔茶》正和石阡苔茶一同香飘世界。

  去年来,马晓鸣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直阅读着著名作家的作品,我要专访他们!如今,马晓鸣凭着一腔热血和一份执着,已单独专访的有叶辛、何建明、叶梅、刘再复、张炯、贾平凹、吉狄马加、王剑冰、车延高等数十位中国文学界领军人物。在专访他们时,马晓鸣都要问几个和贵州文化相关的话题,其旨在为提升贵州文化影响力把脉支招。目前,这些访谈除了在其新浪博客发表外(其博客访问量日均约2000人次),还在《贵州民族报·民族文学》陆续刊发。马晓鸣说:“通过专访,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名家文章背后的事,让阅读更有广度和意义。”

  阅读的心一片澄明。

  马晓鸣在书香中幸福地行走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